中等发达国家之中国特征初探(2)

中等发达国家之中国特征初探(2)

从总体布局来看,我国将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中等发达国家

从世界现代化历史来看,人类对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付出了沉重代价。曾几何时,人们将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而忽视其他产业的均衡发展,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满足于物质层面的获取,而忽视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道德问题。正是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当今人们在确立现代化的衡量标准时,既有经济方面的指标,也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考量。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立足于中国实际,又积极吸收世界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在注重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方面具有更坚定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为了避免和克服畸重畸轻、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来强调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每充实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拓展一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中等发达国家。

从人民福祉来看,我国将是由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中等发达国家

从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这些国家普遍出现了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利益阻隔及社会断裂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较早关注到这一现象,但他认为这符合“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因为资本家的获益正是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的。马克思在论述剩余价值学说史时深刻剖析了“李嘉图陷阱”,从资本积累规律的视角对其作出新的阐释。当代资本主义为了跳出“李嘉图陷阱”,在一定限度内进行了制度的自我调整,但在客观上又为自身的发展设置了新的障碍。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社会骚乱频发,究其原因,都与两极分化不无关系。

我国的中等发达水平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意义,因为后者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而我国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正所谓“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就要求我国在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改革要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我国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从国际担当来看,我国将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现代化的中等发达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往往伴随着和依赖于海外殖民掠夺,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实现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一些西方人士根据西方国家“发达”之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以所谓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将中国梦曲解为“霸权梦”,认为中国崛起必然会导致大国之间冲突,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没有倚强凌弱、欺侮别国的文化基因,历来推崇“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处之道,深谙“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生存逻辑,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就现实而言,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要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聚精会神搞建设,我们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展望世界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社会发展的整体相关性和相互依存度日益加强,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行不通,非赢即输的旧观念日渐式微,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渐成共识。中国梦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和世界人口大国,我国以和平方式实现现代化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开创世界现代化的崭新形态,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