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依靠法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依靠法治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问题,近年来,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力推动了劳动关系工作的改革创新,总体保持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也进入了劳动关系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有的地区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这类问题如果处置不当、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问题,近年来,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力推动了劳动关系工作的改革创新,总体保持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也进入了劳动关系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有的地区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这类问题如果处置不当、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需要更加积极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此次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处处体现出法治精神,将劳动争议全方位纳入法治轨道予以解决。

纵观一些劳动争议案件,法律意识淡薄是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要么是争议内容无法可依或者处于法律模糊地带,要么是争议双方都表现出对相关法律不熟悉、不了解、不遵守,以致不少劳动争议在非法治化语境下胶着,双方时时动用一些违背法治的方式和手段,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仔细探究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诸多因素,同样与法律密切相关,如用人单位漠视职工权益、劳动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繁琐困难、劳动行政监督权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力度不够等等。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依靠法治。从《意见》主要内容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始终,为从多个方面、多个层级依法化解劳动争议提出了诸多极具操作性的要求。《意见》的出台,对于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关的各项法律工作都具有很强指导意义。有关方面必须根据《意见》要求,针对当前阻碍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保障体系化、长效化,使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矛盾调处具备更多法律途径和法律手段,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法治建设更上台阶,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整体法治环境更加完善。“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准确把握《意见》所包含的法治要点,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方针,扎实贯彻《意见》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为构建持久稳定的和谐劳动关系作出不懈的努力。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