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为中国经济带来“四大红利”(2)

新常态为中国经济带来“四大红利”(2)

二、耐心来自保持战略定力和平常心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必将爬坡过坎、行稳致远,顺利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顺利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换挡”,经济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收敛”。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必将爬坡过坎、行稳致远,顺利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顺利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一是为经济增速减缓留出一份平常心。中国是一个大国,或者说是一个“巨型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其他国家相比没有可比性。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而掌控好中国经济这艘巨型“航空母舰”绝非易事。从先发国家的成长经验来看,全球仅有12个国家曾实现过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20年。但这些国家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当下的中国都不可同日而语。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不必纠结于GDP增速,追求动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只要就业保持整体稳定,增长质量持续向好,增长速度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就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好。7%左右的增长目标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依然是非常高的,高增速不应成为政府的“包袱”。

二是为创新驱动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将人类经济发展划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经济增长的基础主要是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投资驱动主要靠大规模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阶段,主要依靠知识创造和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驱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应当看到,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所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创新驱动发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些时间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无论是建立有助于创新驱动的制度体系,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还是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弯道超车”的求急心态并不可取。

三是为经济结构调整留出足够的空间。我们应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消费方面,信息、旅游休闲、养老家政健康、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等新的增长点正在培育和壮大。从投资方面看,我国正在启动和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民生项目,以及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这些项目的推进将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提供很大的回旋余地。从区域发展方面看,我国推动实施的“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组合战略,已亮点频出、初显成效。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深入人心,蓄势待发。要实现这些战略举措的最终落地,实现新一轮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四是为全面深化改革留出足够的耐力。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我们必须拿出壮心断腕的决心和耐力,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将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起高效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积极发挥金融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此外,在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国企国资、价格领域的改革也在向纵深推进。我们坚信,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必将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必将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