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精神”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理念

“劳动精神”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理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代表党中央首次提出了“劳动精神”这个概念,并在通篇讲话中多次进行强调。“劳动精神”的提出,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我国广大劳动者的伟大实践所作出的高度凝练和本质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再丰富、再创新、再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全体劳动者实现中国梦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研究和把握“劳动精神”的重要内涵,这对于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时代风尚,增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内生动力,早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劳动精神”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是劳动者伟大精神,二是劳动伟大精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劳动精神”的大厦。

一、劳动者伟大精神

精神是人创造的,精神也由人来提炼。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劳动,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是劳动的劳动者。没有劳动者就没有劳动,没有劳动也没有劳动者。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证明,劳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是在劳动中展示伟大风采的。中国共产党所弘扬的“劳动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劳动者伟大精神。

第一,劳动者至上。《讲话》强调指出:“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都把劳动者摆在突出位置,广大劳动者也不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卓越功勋。可以说,我国广大劳动者的伟大实践过程,就是党始终重视劳动者和劳动者始终奋发有为的良性互动过程。从1921年青年毛泽东提出的“劳工神圣”、1954年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1959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对劳模时传祥的谈话,1994年颁布《劳动法》,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劳动者根本问题所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都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这就是党把劳动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广大劳动者一心向党、同心同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屹立世界东方。劳动者至上,成为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理念,也是时代昂扬磅礴的主旋律。无论时代和条件怎么变,劳动者至上的精神没有变;无论怎样深化改革,劳动者至上的地位没有变,无论西化分化的图谋怎样干扰,劳动者至上的定力不受干扰。那种所谓的“精英政治”、“英雄史观”,尽管暗流汹涌,却只能是“蚍蜉撼树”、“尺雾障天”,无损于“劳动者至上”的万丈光辉。当然,我们所说的劳动者是指整体而言,少数犯罪分子等劳动者不在其内。

第二,劳动者平等。《讲话》深刻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两尊重两鼓励”,就是党和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庄严承诺,其核心内容就是,在我国,广大劳动者之间的地位是一律平等的,不存在谁高贵谁卑贱、哪个群体强、哪个群体弱的问题。这一点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本区别。《讲话》提出的“两尊重两鼓励”,符合我国国情、国体、政体和客观实际,具有很强针对性。毋庸讳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少数社会成员对权力、财富和拥有权力、财富的公民存在着误解,把权力和财富作为取得话语权的资本,心中滋生轻视普通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观念。有些人看不起环卫工人、看不起一线工人、看不起农民工,不实行同工同酬,有的人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产生这些错误观念的思想根源,就在于不明白、不认同我国劳动者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国家法治理念。历史已经证明,旧中国劳动者分三六九等的时代早已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新中国劳动者一律平等的新时代。特别是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时期,每个劳动者都同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第三,劳动者可敬。《讲话》郑重阐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劳动者的可敬在于他们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我国都要举行隆重纪念活动,表达党和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无比敬意。劳动者是以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赢得国家和社会尊重的。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突出成就,就凝聚着亿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但也要承认,仍有少数社会成员不敬重劳动者。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文学作品塑造精英形象多,塑造普通劳动者形象少,一些理论文章在演绎推理中淡化了普通劳动者的作用,个别教师丑化了普通劳动者;在经济发展领域,少数干部想问题做决策,不看重甚至忽视普通劳动者的诉求,征地拆迁上项目,没有尊重劳动群众意愿;在政治层面,少数机关在出台政策时,群众观念淡薄,只想所谓的“政绩”,没想劳动者的心声。所有这些,都是与我们要弘扬的“劳动精神”相违背的。因此,《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有“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讲话》号召,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讲话》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深切关怀和诚挚敬意,成为“劳动精神”的核心内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