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精神”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理念(3)

“劳动精神”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理念(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第四,创造性劳动。《讲话》指出:让“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就曾经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对创造性劳动进行了深刻阐述,与2013年讲话不同的是,2015年《讲话》把劳动者素质问题作为“四个要始终”之一,进行了浓墨重彩地集中阐述。这表明,党中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造性劳动,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因为如此,《讲话》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在劳动者素质中,最珍贵的是创新创造,这是体现劳动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劳动在世界劳动大比拼中制胜于人的法宝。但是,现实总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劳动者还习惯于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重模仿轻创造、重经验轻创新;有的劳动者思想不解放、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有的劳动者眼界狭隘,只看到自己长处,看不见别人长处,不注意取长补短;有的劳动者不学习、不钻研,存在本领恐慌,致使我国劳动者的创造力水平与实际需要比还有较大差距。根据世界银行《2013年世界发展报告》,我国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逐步缩小,已由1995年的52倍缩小到2005年的28.1倍、2010年的16.3倍,但两国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依然很大。差距很大,但奋斗的空间也很大。弘扬劳动精神,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弘扬创造精神。我们需要的劳动,不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劳动,不是效率低下、高消耗低产出的劳动。我们需要的劳动,是对原有经验的积累、继承,并勇于无中生有、有中创优的劳动,是立足脚下,着眼世界,敢于和世界先进水平一拼高低的劳动。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时期的经济新常态下,弘扬亿万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精神尤为重要。就创造而言,对国家而说,每个劳动者如果都前进一小步,国家必定发展一大步。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探究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劳动精神”的内涵,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才能激发广大劳动者的无穷智慧和无限创造,“以劳劳动托起中国梦”。

(作者:承德市总工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