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占别人一分钱便宜,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廉洁。不占别人一分钱便宜,特别是不占公家的任何便宜,是共产党人党性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公私分明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衡量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子就是公、私二字。当然,党员干部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承认,也要保障,但这不能同私心、私利、私欲混为一谈。
长期以来,挥霍公款为一已之欲早已成为少数“公家人”的习惯。只要人被姓了“公”,个别官员总会认为“身体”都姓了公,吃喝拉撒睡自然是公家全包,甚至用公款买内裤、卫生巾……当然也不在话下。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往往是党员领导干部)用公车办一次私事、花公款请一回朋友、借公权为亲朋安排一份工作,是人之常情,用不着大惊小怪,甚至这些行为还会令周围的人羡慕不已。殊不知,多少不正之风就是在习以为常中蔓延,在见怪不怪中逞威,在潜移默化中仿效。个人与公家彼此不分、人情与原则搅和一起,往往就是导致腐败和社会风气不好的重要诱因和原因。
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贪不占,清白从政做事,从小事做起,从“不占别人一分钱便宜”做起,从不占公家的便宜做起。在这方面,毛主席外出考察自带被褥的故事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也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同时也深深地被毛主席那种时刻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的公仆情怀和崇高品质所感动和折服。
按理说,虽然当时的新中国处于非常贫穷落后的状况,但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吃点喝点用点公家的东西本来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是用公家的被褥、毛巾、牙膏、香皂、茶叶等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话说即使用了,又不带走,也是情有可原的。可在毛主席看来,外出考察是自己的工作,带上被褥等生活日用品是自己应该做的,一来不会给地方添麻烦,二来也不会给群众增加负担,最关键的是这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干群鱼水情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的事即使再小也是天大的事。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要率先垂范。所以毛主席首先从自身做起,绝不能沾公家一丝一毫的光,并特别强调到地方不要用公家的东西。
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直接折射出毛主席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伟大的品质风格、平实感人的公仆情怀和极其崇高的精神境界!
毛主席到外地考察不用公家的东西,既令人由衷地敬佩,又让人感慨万千。这不禁使人想起了当今我们的人民公仆来,到底还有多少党员领导干部能像毛主席那样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公私分明呢?作为人民公仆,为何不多向毛主席学习呢?又有多少官员会为他们的行为——大肆“公款”消费,甚至贪污受贿而感到汗颜呢?!
俗话说:“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现实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考验和诱惑横亘于前,甚至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很容易就会陷入“一次做让步,次次守不住”的漩涡。所以,面对“小腐败”绝不能掉以轻心,遇到“潜规则”绝不能随波逐流,碰上“人情礼”绝不能欣然笑纳。须知,“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只有心存敬畏,手持戒尺,才能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只有从“不占别人一分钱便宜”做起,但自己严格要求,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