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领域中的新模式与新产业

新常态下经济领域中的新模式与新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对中国经济首次定义“新常态”。此后,在重要场合,习总书记再次提及“新常态”:“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社会各界对于“新常态”从经济、社会、环境、能源、文化等各种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领域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新模式、新产业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新常态”的基本内涵

笔者认为,分析“新常态”必须从经济角度切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是社会、民生、改革、环境等众多领域“新常态”的基础与关键。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概要而言,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下台阶,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切换是新常态的核心要义。

(一)“新常态”的产生

我国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投入边际效率递减,“入世”效应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上一轮改革驱动力逐步消失的影响下,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出现回落,低于两位数的速度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这一方面是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呈现断崖式下跌,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形成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我国经济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当前各种要素贡献水平已经呈现边际效益递减趋势。从实际情况看,2007年我国GDP增长14.2%,今年上半年增长7.4%,回落幅度将近一半;2007年二季度当季增速达到15%的高峰,此后最低季度增速一度降到6.6%。

(二)正确认识“新常态”

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新常态”绝不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如此简单,它体现在众多方面,具有多维特征。

第一,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今后需要适应“新常态”,但中国的增速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相比较,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当前美国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重构步伐缓慢,社会需求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仅能维持2%-3%左右的水平;欧元区受困于主权债务危机与财政风险,GDP增速以摆脱负增长为重要目标;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由于经济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年均增长4%-5%已经难能可贵。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范围内仍然属于“高速度”。

第二,“新常态”是追求质量与效益的常态。我国经济增速回落,既受客观条件决定,也有主动为之因素。当前经济领域积累的产能过剩、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维持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内需拉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推动。“适应新常态”正是从国情出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扶持新兴产业,治理生态环境,实现GDP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的“新常态”。总体来看,新常态下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