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在走向“临界点”? (2)

中美关系正在走向“临界点”? (2)

美国不乏理性的声音

其实,美国并不缺乏有识之士和战略家。这些人都有美国领导世界的情结,拥戴美国“普世价值观”。但他们头脑比较清醒,比较务实。近20年来,他们不断对世界形势和美国政策走向提出不同意见。

早在克林顿时期,95岁的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就说过,目前“整个趋势是把我们自己看成政治开明的中心,而且是世界其他很大部分的导师。我认为这是没有想清楚,虚荣自负,并不可取”。他强调指出:无限期地把别国政府的功能接收过来,按照美国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照当地的传统办事,是不行的;“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美国最好把对领导世界的可能性的梦想和愿望缩小一点”。凯南是冷战时期“遏制”政策的倡导者,他的反思言论很有代表性。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一些主流媒体总结新世纪头十年的经验,也曾连续发表文章,大谈“春风得意的美国时代已经终结”,说美国自1945年以来一直在这个世界上“独占鳌头”,“风光无限”,“美国的文书和意志就是世界的法律”。可是现在,美国人站在“高山之巅”,却感到“些许寂寞”和“忧心忡忡”,觉得那些黄金年代似乎已渐行渐远,需要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

这些反思并不是偶然的。随着国际大局势的变化,美国“智库观点”也在悄悄发生调整和改变。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如美籍日裔学者福山、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卡彭特,以及美国亲密盟国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他们的基本立场并未改变,对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大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傲慢与偏见。但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感到:如今的世道变了,美国的指挥棒不那么灵了;美国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定位;承认所谓“北京共识”也有可取之处。这些变化目前虽然还处在“量变”过程,但十分引人注目。

不是各让一步的问题

近来,美国进一步试图强化在亚太的主导权和军事存在,频频在南海问题上搅浑水,挑是非,拉偏架,撂狠话。美国部分媒体和知名学者,包括前总统里根的特别助理道格·班多都在担心美国“步入险境”,批评美国政府插手南海问题,奉劝奥巴马在主权争端上“置身事外”,不要继续挑衅中国,以免引火烧身;认为遏制中国是不可能的,驾驭中国的想法早已过时;应该公平对待中国,与中国合作。

现在不是中美“各让一步”的问题,而是美国何去何从。中国无意与美国“一争天下”,明确主张“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希望与美国合作共赢。最近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美时也对美国说:“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这也是中国顾全中美关系大局的由衷之言。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是否愿意认真倾听意见,做一个“善解人意”和“欣赏世纪风情”的超级大国,而不是相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