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民”不在说得好而在做得实

“心中有民”不在说得好而在做得实

在群众看来,“心中有民”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一句口号。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把“心中有民”当作一种工作境界和价值追求,把“群众冷暖装在脑中、记在心间”,把为民、利民、便民的工作一件一件地抓好,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四有”要求落到实处。

百姓谁不爱好官?福建东山百姓,每逢春节、清明,都会“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谷文昌可敬,因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不怕政治风险。谷文昌可亲,每次下乡,至少交三个朋友——一个老贫农,一个队长,一个困难农民,全县四百多名生产队长几乎都叫得出名字。谷文昌可爱,笃信“受一样的苦、干一样的活,群众才会信任我们”,和民工一起抬石头、一块喝地瓜粥。

谷文昌和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沈浩这些人民爱戴的好官,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忧百姓之忧,乐百姓之乐,始终做到“心中有民”,从心里爱民、敬民。“心中有民”绝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口号好听,不落实到实处,就是华而不实,“中看不中吃”。

“心中有民”最容易说,也最容易落空。近日一位领导撰文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提的最多的意见是政府服务不到位。经济高速增长了,为什么群众不买账?还是因为有些部门、有的干部把民生保障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具体事情上。”

在群众眼里,“心中有民”,就是以民为本,就是关注民生,就是为群众着想,要解决好“为谁当官”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怎能把群众尊为“衣食父母”?怎能做到一切为民?怎能与群众“想到一块、干在一起”?只有弄明白“为谁当官”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好“怎样当官”这个问题。此时的“心中有民”,才会让推进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

做到“心中有民”,就要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颇难。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实现从“身入”群众到“心入”群众的转变,才能做到职能下移、权力下放、人员下沉。也只有下功夫把民生问题化解在百姓家门口,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留缝隙、不拖时间,才能将民生问题一一落实。一心帮群众解决难题,一心带领群众奔向富裕日子,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心中有民”。

心中是不是有民,看你是不是跟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坐一个炕头”、把群众当亲人。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能把你当亲人。如今,一些干部慨叹“时代变了”、“民情变了”,群众工作难做了,感觉“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好用、硬办法不能用”,这是因为你还没有像焦裕禄、谷文昌那样,把“心中有民”落到实处、当成天职。

一名领导干部是不是“心中有民”,要让群众评判。自己说有,不算有;群众说有,得到群众认可,赢得群众爱戴,才是真的有。群众眼里的“心中有民”标准,不在说得好,而在做得实。只要你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即使一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群众也会谅解你,甚至还会同情你、支持你。努力办好事、做实事,群众一定会认可你、接受你。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