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四个问题

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四个问题

一、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关系

1.抗日战争起点

认识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关系,首先要厘清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在学术界,大多数人形成的共识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开端,二者之间即为局部抗战。

2.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具有统一性

共产党由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民党则由对日不抵抗到抵抗,由消灭共产党到接受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是在局部抗战期间逐步实现的。 

而从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尽管国民党内有叛变、动摇,国共之间有磨擦、冲突,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下来了,全民族抗战坚持下来了。

总之,我们不应将七七事变前后割裂为两个不同性质的发展阶段,否则就斩断了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

3.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又具有重大差别

这种差别的突出表现,就是七七事变前后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具有实质性变化。

七七事变以前,中国仍然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国共两党之间,矛盾和斗争都十分激烈。

七七事变之后,国内阶级矛盾让位给中日民族矛盾,国共两党转变为合作抗日。这个转变非常重要,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形成,全民族抗战的真正实现。

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两个并存战场的出现,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由国共两党主导。

1. 正面战场作用

正面战场在较长的历史时间,特别是战略防御阶段起着主战场的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当权者采取了消极抗战的政策,正面战场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正面战场的大战役虽然胜少败多,但大量地消耗了日军的实力。

2. 敌后战场作用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通常在一般性战争中,游击战主要是对敌人进行骚扰、破坏,对战争只起辅助作用。可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疆域广阔的大国中,特别是在民族战争的条件下,却形成了巨大的敌后游击战场,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3. 两者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 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