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 浦
湘西会战,敲响法西斯的丧钟
参观: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地址:溆浦县龙潭镇弓形山
1945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进入第八个年头,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雪峰山,绵亘300公里,其以西多崇山峻岭,惯称为“湘西”。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这片神秘的土地曾免受大规模战争的摧残。这一次,日军在此发动了最后一次猛攻。
“当时整个平溪江的河水全被染红了”,90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刘兴煌回忆时沉痛地诉说。如今,雪峰山下残存的烈士墓、烈士碑有的毁后又修复,它们见证了当年中国拥有的最后一道山河抗战线,也见证了八年抗战最后的胜利与光荣。
“国殇雄鬼,化为长庚,千秋万岁,仰莫与京。”这是刻在溆浦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纪念碑上墓志铭的最后一句,祭奠的是龙潭战役牺牲的抗日英雄们。
参加龙潭一役的国军“一寸国土一寸血”,英勇卫国,建功殊伟,战后,在英雄山南端龙形桥附近的弓形山修建了“龙潭陵园”。
陵园内长眠着文昌部队在英雄山为国捐躯的740名有名有姓的将士,为陵园题词、题诗的有蒋介石、何应钦、陈诚、白崇禧等国民党高级将领。但因原碑严重残缺,难复全貌,今天的游客只能借由残存的纪念碑缅怀长眠于此的英雄。
芷 江
八年烽火起芦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参观: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 飞虎队纪念馆
地址: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村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屈原
在湘西的群山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城,风雨桥横跨沅水,吊脚楼林立,这就是芷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何处接受侵华日军投降?芷江。
为什么是芷江?因为“芷江为敌丧师折众的进攻未逞之重镇,今春湘西会战,为我转胜起点;芷江为新生武力核心之一,广大机场银翼相接,极为壮观,城郊新车奔驰,新装备之战士荷枪站立,一片朝气,人见此,必凛于中国实力,有所戒惧”。
那座由3500万中国人的血凝成的“血”字型大理石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唯一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受降的标志性建筑。走进纪念坊,左侧是受降典礼会场,右侧是抗战胜利纪念馆。
受降典礼会场为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建筑。室内陈设有当年受降所使用的会议桌、木靠椅、单双人竹木沙发等珍贵文物。1945年8月23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就在这里向中国受降代表萧毅肃中将递交了降书。
走进右侧的纪念馆,两个大“V”赫然入眼。据馆长吴建宏介绍:“一个是平面的V,一个是立体的V,都象征着胜利,也是纪念馆的主题。”立体的“V”上的时间记录着1945年8月21日,历史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但我们不应忘了那些“美国空中之鹰”, 1941年,美国提供100架飞机,并组织了255名美国人组成志愿队来到中国。芷江机场内的飞虎队纪念馆外形是两架飞机型的环形建筑。中美空军指挥塔、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都在。一面顶天立地的玻璃墙上,是一张张英俊的笑脸,他们把热血洒在异国的天空,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远渡重洋到这面墙上寻找他们的亲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