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廉政谈话 贵在“三个坚持”

用好廉政谈话 贵在“三个坚持”

廉政谈话顾名思义,是对党员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廉洁自律意识等方面的谈话,包括例行谈话、任职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等类型。

尽管每一种类型的谈话都有可能使干部们红脸出汗,但廉政谈话制度,正是从党员干部的思想根源入手,立足于抓早抓小,吹吹风,治未病,不仅是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重要举措,更是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应当以高度的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抓好用好。

坚持抓“常”,做到警钟长鸣,体现“抓早抓小”

开展廉政谈话,固然不能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吹毛求疵、寻弊索瑕,但若对苗头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定会助长歪风、滋生邪气。

“破法者”必先是“破纪者”。廉政谈话,就是对有违纪苗头的党员干部及时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对有违纪倾向的领导班子及时警示诫勉,使领导干部摆好“敢”与“不敢”的天平,这样,很多领导干部虽然会“脸红一阵子”,但也许会“幸福一辈子”。否则一旦出现腐败问题,不仅让这些干部“提心吊胆一阵子,痛苦折磨一辈子”,铲除其滋生蔓延的腐败土壤,也将耗费更大的治理成本。

坚持抓“细”,把握方向重点,避免谈话流于形式

廉政谈话必须坚持原则、突出重点、方式灵活,避免流于形式或宽严失度。

一是时机要把准。在统筹安排谈话工作的基础上,要善于抓住关键节点,把握好重大人事变动时机,与新任职的干部展开谈,与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深入谈;把握好改革方案出台时机,与重要职能部门干部提前谈;把握好违纪苗头出现时机,与信访反映较多的干部重点谈,及早介入,防患未然。

二是情况要摸准。在准备阶段,要与组织、信访等相关部门协调联系,收集相关领导干部考察情况和廉洁自律考核考评结果,收集信访举报和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归类。与单位主要领导谈话前,可以专门听取派驻纪检组意见,并与所在单位部分干部座谈,广泛了解谈话对象情况,为拟定谈话提纲做好准备。

三是主题要定准。谈话不能泛泛而谈,领导干部层次不同,岗位有别,要围绕干部的职能分工,对照岗位风险点,将规定性内容与时宜性内容、共性内容与特色内容相结合,突出部门行业特色,量身定制谈话主题。比如,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谈话可以侧重于选人用人、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对一般同志的谈话可以侧重于工作作风、价值观金钱观等方面,使廉政谈话有的放矢。

四是定位要找准。廉政谈话不是刚性约束,更多的是同志式的交流。有的干部不愿意敞开心扉表达思想,有的干部不屑于吐露真情,都需要谈话人摆正位置,放下身段,流露真情,做到既讲尊重又讲教育,既讲保护又讲要求,既讲感情又讲纪律,真正谈出感情、谈出信任。

五是是非要辨准。有的干部在谈话时闪烁其词、回避矛盾、避重就轻、大事化小,需要谈话人察言观色,旁敲侧击,在自然的谈话中体察干部思想情绪,发现真实问题。对没有问题的干部应鼓励干劲,进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提醒;对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或明显的违纪问题,事后要及时组织核实,准确客观处理;对错误的思想倾向要认真沟通疏导,既敢于指出不足之处,又要允许被谈话人说明和解释,把谈话过程变成真正帮促的过程。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