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意识形态工作需摒弃防御型惯性思维(2)

网上意识形态工作需摒弃防御型惯性思维(2)

第二,网上各种不负责任,背离事实的信息依然不时出现。歪曲历史,丑化共产党、领袖人物、英雄形象之类的信息,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些不了解历史的青年人中,造成的影响很难挽回。对此,我们需要认真看待。这类问题,其实解决起来并不复杂,运用法律手段就可以有效解决。比如有人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加以解决。黄继光到底堵没堵敌人的枪眼,刘胡兰到底是不是死在敌人的铡刀下等问题,当事人有些还在,是可以查清的历史事实。我们尊重事实,如果之前的宣传有误,那就纠正过去的宣传;如果是真实的史实,那么诽谤他们的人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对于这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生命的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法律来维护他们的声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英雄个人的形象,还关系到我们党的形象。只有认真对待和处理,才能真正保证网络不再出现或更少出现那些完全不负责任的信息。

第三,网络上真正能够为群众所理解、所接受的正面道理讲的不够。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而我们在这个阵地上不能只是处于防御地位。我们的很多正面道理,必须用群众,特别是青年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在网络上讲,绝不能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保持沉默。如我们的改革,改什么,为什么要改,改了以后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不能改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改,改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讲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西方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要让老百姓认识理解知道国家所做的事和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他们才能够积极投身于共同事业,而不是冷眼旁观。当然,这要求我们必须把道理讲透。现在,我们这方面的道理在网上讲的还很不够。

总之,在网络这块阵地上,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从防御状态转入进攻状态,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要根据网络技术发展及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不断创新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例如,传统条件下,我们看书,不可能一本又一本的调换,但在网上却是十分方便的事,所以如何抓住读者,就不是过去那么简单。但是,当下一些政府网站,花了很多钱建立起来,仅仅为了给领导看,领导不检查,很长时间内容不换,新闻成了旧闻,这显然不利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来做好网上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升我们的网络治理水平,使之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更相适应,这本身就是新条件下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