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带薪休假背后的权利赋予

关注带薪休假背后的权利赋予

昨日关于“周末两天半短假”的信息引起网络热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暂未研究增加每周固定休息时间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强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相关专家也表示,目前仍应以完善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为突破,两天半小短假可行性不大。(8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

虽是给不少人泼了一盆冷水,但不可否认的是,带薪休假,依然是许多人心头的兴奋点。从20年前写入《劳动法》,到2008年进入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再细化到同年颁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从促进旅游业发展纲要中对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强调,到中小学生春假设置中,对落实带薪休假的倚重,再到今年以来至少五次的公开强调。带薪休假,俨然已成为顶层设计、产业发展、国民福利的关键词。

每一次政策信号的释放,都足以让人对“带薪休假”产生无限的期待,而与绵延的期待并存的,则是大多数人对“带薪休假”糟糕的体感。来自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带薪休假的落实率仅有50%。而其中落实带薪休假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换言之,所谓带薪休假,只能成为大多数人想象中的美好,或是少数人的特别福利。

为什么会有如此尴尬的带薪休假现状呢?根据调查结果,一部分人之所以不休年假,是担心休假影响前途和收入。与权益主张上的“主动放弃”并存的,还有用工方的计算——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攀升,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希望通过减少员工带薪休假时间来降低成本,因而不愿主动落实带薪休假。

于此而言,带薪休假固然美好,但是由于劳动者对前途和收入的考量,以及用工方基于利益计算的消极,再加上执法监督和处罚力度的孱弱,这些都足以让带薪休假成为“纸上福利”。在强悍的利益博弈面前,再多的信号释放,再柔和的“鼓励”,恐怕都是虚妄的。

事实上,当我们惆怅于带薪休假的虚幻时,一个需要厘清的问题是,对于带薪休假,我们所关注的究竟是什么呢?每一个劳动者实现了“带薪休假”,真的是最好的结果吗?

就“带薪休假”本身来说,它是劳动者在五个需求层次上相对高的追求。作为一种需求,它离不开现实的土壤。回到现实土壤来看,劳动者对前途和收入的担心,一如用人单位对降低成本的苛求,都是无法不正视的。那么,在带薪休假的希冀与现实土壤面前,可能并不需要不切实际的鼓与吹,而是需要找到中间地带,以最契合现实的形态存在——权利主张。换言之,关注带薪休假,与其去关注假期安排的实现,还不如去关注其背后的权利赋予。

这种权利赋予,既意味着它的实现无须被一个产业的发展所裹挟,也不能建立在损耗秩序的代价上;既意味着带薪休假能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顺畅地实现,也意味着可以基于前途和收入的考量,在放弃休假的同时,也能实现权利的变现。换言之,我们更关注的是,带薪休假能否成为一种看得见的福利和权利主张,能够在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以多元化的方式实现。至于是以孩子春假来创造,还是以“周末两天半短假”实现,或许并没那么重要。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