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没83年的抗日大战

被埋没83年的抗日大战

摘要:1932年1月28日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一个半月后,东北东部的原吉东地区(今黑龙江省东南部)发生了一系列抗日战斗,其中发生在镜泊湖“墙缝”地区的连环之战使日军受到重创。但因历史的原因,这一系列战斗当时并未见诸媒体,不为人知。

“墙缝”战场遗址 资料图片

“墙缝”战场遗址 资料图片

1932年1月28日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一个半月后,东北东部的原吉东地区(今黑龙江省东南部)发生了一系列抗日战斗,其中发生在镜泊湖“墙缝”地区的连环之战使日军受到重创。但因历史的原因,这一系列战斗当时并未见诸媒体,不为人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中共满洲省委很快派出一批党员,到东北各地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当时,东三省之一的吉林省包括今天的吉林省与黑龙江省松花江以东地区,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东与吉林省延边地区被称为吉东或东满,后因中共满洲省委在延边地区设立东满特委,东满则专指今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部的牡丹江与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鹤岗等市所辖地区为吉东。1931年冬,日军侵占辽宁、吉林中西部之后,原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熙洽投降日本。驻防延吉的省防军第十三旅63团3营营长王德林率部举旗抗日,建立中国国民救国军。

1932年1月,东满党组织派共产党员李延禄到延吉参加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不久,共产党人孟泾清、胡泽民、金大伦、贺剑平、夏尚志、刘静安等人也先后进入救国军。孟泾清被任命为救国军参议长,刘静安为副参议长,金大伦与贺剑平任宣传部正、副部长。孟泾清、李延禄等共产党人组成了救国军秘密党支部,孟泾清为党支部书记。李延禄在任救国军参谋长之后兼任新组建的补充团团长。他抽调救国军“老三营”班长史忠恒、李凤山、共产党员左征、朴根重等人担任补充团正、副连长。救国军补充团从组建时起,即成为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王德林的救国军不断壮大。不久,救国军连续攻占了敦化、额穆、蛟河三县城。已侵占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中西部的日军十分惊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急调日军与伪军对救国军进行“围剿”。一时大军压境,救国军高层领导意见不一,有人主张逃跑,孟泾清与李延禄召集共产党员开会商讨,孟泾清坚定地说:“就是他们把部队都拉到山上去,我们也要带领补充团抗日。”会上,大家同意李延禄去镜泊湖山区迎击敌寇的意见。李延禄选择牡丹江流入镜泊湖的大河口左岸名叫“墙缝”一带的高地,作为打伏击战的阵地。阵地下面的牡丹江边,是牡丹江与镜泊湖冰封季节从敦化去宁安的必经之路。王德林支持了李延禄的意见,并把救国军库存的全部手榴弹拨给了补充团。3月13日凌晨,主动给日军上田支队做向导的镜泊湖猎人陈文起,带领日军进入伏击阵地。在“墙缝”山上指挥的李延禄一声枪响,七百勇士一跃而起,手榴弹纷纷落下,在日军中爆炸。战斗进行了数小时,居高临下、隐蔽在山上树林里和巨石后的补充团勇士们,抛出一批批手榴弹,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牡丹江边到处是敌军尸体和伤员。李延禄在回忆录《疾风知劲草——抗联四军的童年》(以下简称《疾风知劲草》)中写道:战后,救国军得到了两千支好枪和一千五百支损坏的枪支,日军在牡丹江大河口遭受了重大伤亡。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