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2)

以创新驱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2)

智能产品具备传统产品和信息产品的双重特征。先进制造业的第二个特点体现在其最终产品上,产品的智能化是先进制造业的突出特征。《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智能产品表现为对环境数据的抓取、与数据中心的互联和与其他智能产品、使用者之间的互联。这体现出智能产品具有实物产品和信息产品的双重属性,而智能产品的价值也是实物价值与信息价值的叠加。实物价值体现在产品的物理功能上,而信息价值体现在其数据抓取、互联,以及利用信息优化其物理功能上。

网络经济的特点使先进制造业需要管理思维的创新。智能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叠加了信息产品的特征,具有双重属性和双重价值。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产品,在成本结构、生产方式、市场策略、标准产生过程等方面均与一般产品有所不同。可以说,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也是生产实物的传统企业向同时生产实物与信息产品的网络型企业的转型过程。未来的制造业企业,需要充分认识智能制造过程与智能产品的双重属性与双重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与传统经济不同的网络经济特性。而传统的工业企业管理学,是针对生产传统实物产品而产生的,其市场战略、竞争战略均需要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的市场环境特点需要管理思维的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制造企业将越来越直接面对市场和消费者,其生产过程也与市场和消费者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未来的制造业企业,面对的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原住民”消费者,面对的是更高水平竞争。高度个性化的生产,向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思维提出了挑战。

在迈向“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也需要管理思维的创新。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管理创新,充分意识到发达的制造业不仅在于技术的领先,也在于商业思维、管理模式、市场艺术方面的领先。而这些方面的领先,不仅能进一步强化我国制造业的硬实力,更能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其次要营造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如《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打造强大企业的根本方法,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创新的管理思维。再次,政府需要适度引导社会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我国发展到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没有先例可循,制造业发展同样如此。只有社会能够对创新有所包容,才会培育不断创新的文化土壤,作为文化一部分的管理思维,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