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是推动振兴的全局之举(2)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是推动振兴的全局之举(2)

结构调整必须确立和秉持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进结构调整要聚焦“加减乘除”,在深刻领会并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东北地区调整优化结构应当确立和秉持如下原则。

推进调整进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有“一口吃个胖子”的心态,需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消化剩余产能、推进技术改造、妥善分流从业人员这些基础性、疏导性的工作开始推进,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积量变促质变,逐步把发展重点过渡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各类民营经济上来,使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市场化、外向化,并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促进深度调整需要去粗取精。从辩证的角度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这既是问题所在,也是独特优势所在。比如,辽宁的传统工业基础比较好,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仍然是我们手中的 “撒手锏”,只不过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调整,换句话说就是该淘汰的淘汰,该转移的转移,该升级的升级,通过精细化改造,把传统工业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下去。

保证调整效果需要错位发展。在如今的科技发展浪潮中,各类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许多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一经面世就被广泛看好,比如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配套等。毋庸置疑,这些项目产品现在的市场需求旺盛,而且对当下推进结构调整也很有益处。但是我们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防止“一哄而上”式地发展雷同项目,导致若干年后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早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建立产业引导和预警机制。

实现调整目标需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北地区推动结构调整的过程也如同“破冰之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发力,驰而不息。东北三省的结构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调整产业结构的长远规划,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调整优化结构的落脚点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既要靠市场,也要靠创新;既要对内改革,也要对外开放。只有把各方面有利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为东北未来发展打开新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所有利于结构调整的要素中,新兴产业、新的企业、新型产品这“三新”要素往往发挥主导作用。“三新”汇聚起来就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东北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降明显,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或者说新经济增长点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培育,这要求我们既要及时瞄准,又要加大培育力度,这是关乎东北未来发展的长远之计。

为了更好地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更多更好的新经济增长点,东北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总的来看需要“三向”发力。第一个方向就是促进传统工业产业改造升级,把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技术、动态市场衔接起来;第二个方向就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展起来;第三个方向就是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把各类社会资本和市场经济有效对接起来。只有从“三向”发力做起,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才会稳固支撑结构调整的成果,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早日实现全面振兴。

(作者系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