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产销:“当苹果开花时,销售已经结束了”
如果不触网,重庆江津区杜市镇的毛世强恐怕还在为自己的宠物兔销售无门而苦恼。和许多普通的农户一样,他曾一直延续着种养“随大流”、销售靠运气的自产自销模式,由于饲养的品种不对路,加之主要靠城市街边摆摊兜售,一度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幸运的是,他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变身江津区第一批“网农”,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之路。
“我和传统养殖户最大的差别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销售,而是互联网决定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毛世强说,他的养殖基地从选择宠物兔品种开始就进行网络数据分析,不仅比对其他宠物网站各类宠物兔品种销量,而且结合自己网店的实际销售情况,选出当前年轻人最喜欢的几个品种,然后根据网络下单和实体店的预约情况控制种兔的产仔数量。
“我们所有的网络销售都采取预定制,一个月后交货。”毛世强说,这种以销定产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生产资源的浪费,而且有效避免了“卖难”问题。
当仔兔还没出世时,它的买家已经找好了;当苹果开花时,销售已经结束了。记者在渝、浙、皖等地采访发现,像毛世强这样“以网搭台”的“网农”越来越多,带动农产品销售的“私人定制”时代到来。
“认领一亩富硒茶山,喝上自家富硒好茶”,这是安徽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新推出的网络销售项目。作为传统农业企业转型“网农”的代表,天方茶业的这一网络定制项目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2000亩生态富硒茶园很快被认领一空。天方茶业董事长郑孝和说,茶山认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零距离,认领的专享茶园将由天方茶业派专人按照有机的方式管护、打理,每年定期提供私房茶。客户还可以通过天方茶叶引进的“物联网”实时监测平台,随时对自己认领基地上的茶叶生长采摘、加工包装等全流程进行监控。
“过去我们生产和销售是两条线,茶叶采摘后全指望销售,市场波动和风险较大。现在一根网线实现精准产销,极大降低了农产品滞销风险,保护了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利益。”郑孝和说。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利军说,如果把以农业机械大规模使用为标志的规模化生产称为农业2.0时代,那么农产品与工业生产结合,步入标准化、品牌化、深加工则是农业3.0时代,而今“网农”崛起则带动农业进入4.0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是农业不再简单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不再单纯依托商业三产完成销售,只要有好的创意,有好的产品,保证绿色健康,就不会受地理位置、运输距离、经销网络的限制,一根宽带,帮你联通每一个具体的客户,实现农产品的精细化生产和营销。
“标准化”农业:欧盟认证让山菊变“金菊”
千家万户分散种养、农产品质量安全难监管一直是我国农业转型中面临的顽疾,即便是大力推行规模化种养,仍然难以改变我国散户种养占主体的根本格局。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作为小农户与大市场纽带的“网农”群体却在不经意中开始破题。
杨雪梅是重庆市云阳县芸山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原本在大学学习中药材专业的她,一次偶然回乡发现农村撂荒严重,萌生了从医院辞职回乡种地的想法。2008年她毅然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拿出积蓄辞职回乡,经过前期的失败和不断选育,最终公司带动了堰平乡和邻近红狮镇3000多农户种植了一万余亩菊花。2014年底,杨雪梅的公司通过淘宝、邮政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易购平台开始网销,短短一个月浏览量过万,销售额超30万元。
“农产品网销更多起到宣传和品牌推广作用,面对打开的广阔销路最重要的是解决网上销售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杨雪梅敏锐意识到,对于农产品电商企业而言,成也上网败也上网。如果3000多农户种植的菊花有一户质量出了问题,砸掉的将是整个公司的招牌。为此,杨雪梅给基地农户制定了严格的有机菊花栽培标准,并提供统一育种、统一配送种苗、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收购标准,农户生产各环节严禁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除了“自控”品质外,杨雪梅还引入外部标准对基地产品进行等级评定,其中有200亩核心示范基地获得欧盟有机认证,其他部分基地达到中国有机菊花标准认证,其余为普通菊花基地。
“达到欧盟有机认证的菊花售价高达数千元一斤,达到中国有机标准的几百元一斤,而普通菊花几十元一公斤。”杨雪梅说,国际标准让她的山菊变成了“金菊”,并倒逼农业生产不断提升品质。现在她的基地里,达到欧盟有机认证的菊花以克论价,还远销海外。前不久还接到来自英国的40万英镑订单。今年,令杨雪梅高兴的是,她作为中国农业企业的代表,获邀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博会和德国举办的有机食品博览会。
安徽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副处长王首强认为,当前农村电商销售的多是农村分散生产的土特产,由于千家万户小农经营,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不一,加之质量监管体系尚不完善,进入电商平台销售后如果缺乏有效质量把控,将直接影响网农的信誉和经营。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网农开始自发当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人”,甚至是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倡导者。
安徽岳西县来榜镇的“网农”王栋在淘宝平台上经营一家销售岳西当地茶叶的小网店,茶叶货源来自镇里分散种植的茶农。谈起农产品质量,他坦言,最初只要农民拿来的茶叶都收,但后来逐渐意识到品质不高的茶叶对网店信誉影响很大。如今,他收购茶叶时更注重质量标准,只收高山茶和采摘工艺好的茶,而且坚持人工炒制。
“不仅网上销售的茶叶更加注重品质控制,其他农村电商销售的土特产也严格坚持绿色环保的标准。”王栋说,过去山里种植的茯苓、天麻等中药材往往用硫黄熏蒸,高山蔬菜也常常打农药,但现在农户都不这样了,因为不环保的产品“网农”们不愿收,也卖不出好价钱。
“以前要想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种养只能依靠大户、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现在‘网农’一个收购标准就可以让分散农户自觉按规生产。”浙江遂昌网店协会副会长林颂文说。
标准化还直接带动了农产品的品牌化,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重庆梅江镇苗族民族村晶珠苗绣工艺品合作社成立以来,产品销路一直不畅。当地为这些土特产注册了“边城故事”的商标,并按照品牌要求统一定型生产,结果这些加入时尚设计元素的苗绣迅速在网上受到追捧,一双苗绣鞋垫卖到了150元,一个手工布包售价高达4000元,高端的双针苗绣屏风网上售价高达数十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