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海外人士眼中的中国共产党(3)

抗战期间海外人士眼中的中国共产党(3)

三、“共产党在和国民党相形之下是光耀四射的”

由于这些海外人士赴延安之前大多驻留过重庆,对国民党有着透彻的认识,所以经常会将二者加以对比,甚至对国共两党较量的结局作出大胆预测。如陈嘉庚1940年先后到访过重庆和延安,他后来曾回忆:到延安后,“余所见所闻,不论政治与军事,大出我之意外。军事则与民众合作,联络一气,同甘共苦,推诚相待,……至政治方面,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纪律严明,秩序整然,优待学生,慎选党员,民生安定。其他兴利除弊,都积极进行。……由是断定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1944年,美国记者斯坦因到了延安后也说:“这里没有厌战情绪,只有开路先锋者的社会的坚持的战斗热情。”他还预言:“人们已开始把新民主主义制度看作他们自己的制度。必要时,他们将为保卫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战。”

随后到访延安的美国记者白修德更坦言:“至今为止,共产党在和国民党相形之下是光耀四射的。在国民党是腐化的地方,它保持洁白。在国民党是愚昧的地方,它是英明的。在国民党压迫人民的地方,它给人民带来了救济。整个抗战时期该党用英明的领导,不仅抗击敌军,保护人民,而且使人民脱离古老的苦难,这样获得了威权。访问过中共区的人士似乎是逃脱了国民党的压迫,进入到光明的地区。”在此期间,美军观察组成员也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前途比国民党更光明。谢伟思在1944年7月28日的报告中指出:“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路无乞丐,家鲜赤贫,服装朴素,男女平等,妇女不穿高跟鞋,亦无口红,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如一校园,青春活泼,民众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他还说:“从这基本的事实,我们必须得出结论,未来的中国,共产党将占有确定的和重要的地位……在短短的几年中将成为中国唯一的主导力量。”戴维斯在1944年11月7日的报告中同样表示:“蒋的封建的中国,不能长期与华北的一个现代化的、有活力和有人民拥护的政府并存。共产党将在中国存在下去。中国的命运不是蒋的命运,而是他们的命运。”

有意思的是,这些海外人士还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卡尔逊便认为:“八路军的高级领导人以诚实、坦白、人道和智慧著称。他们是一批抛弃了舒适生活和物质享受的人。因为他们立志要为受苦的无权的大众去争取一个较好的社会经济制度……他们非常正直,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彻底的忘我精神。”白修德也指出:“当我1944年访问延安时,他们实际上比重庆的领袖们无论在体质上或思想上都要坚实得多。”“他们彻底地了解他们自己的国家,并且了解农村。他们可以说是社会关系的工程师,他们完全懂得农民的疾苦是些什么,而且完全懂得这些疾苦怎样能转化为行动。”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同样写道:“国民党领导人政治上是盲目的,而又彻头彻尾的自私,他们主要关切的是保存他们摇摇欲坠的政权”,而“人们得到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总的印象是,他们是由精力充沛的、成熟的和讲求实效的人们组成的一个统一的集体,这些人忘我地献身于崇高的原则,并且有杰出才干和坚毅的领导素质”。观察组成员多姆克甚至断言:“中共是新兴的,办法、作风、民主都是新的,人民拥护……我想,国民党如不想新办法,死亡不久了。”

总之,海外人士根据自己在根据地的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写下了大量报道,有的后来还撰写专书介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力量。这些报道和文章,打破了国民党长期的欺骗宣传,向世人展示了另一个中国——红色中国的存在,使大后方和国际舆论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评价,扩大了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他们通过与国共两党的广泛接触,得出了一致的看法,即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共产党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这个充满远见卓识的预言,已经完全被历史所证实。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