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民结合抗战是胜利之本

兵民结合抗战是胜利之本

如果从全局角度来审视八年抗战,我们会发现日本在中国战场的最核心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军事,而恰恰是经济。日本本国的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撑规模如此之大的一场战争,要想顺利的打下去,就必须能在被占领土上形成“以战养战”的经济正循环,而这一点正是日本的命门所在。

1940年,吕正操将军在八路军总直属队干部会上曾算过这么一笔账:“敌人兵力,在此区域(冀中平原)为一万八千三百人,每年需在此消耗两万万元。而敌人能取得的是多少呢?在一百八十个敌据点中,即算每个据点敌人平均取得十万元,也不过一、二千万而已。”

zmld1-1

这正是整场战争的胜负关键所在,也是敌后抗战的精髓: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抗战,其重要的战绩远不止仅限于打了多少仗,消灭了多少敌人,而是持久战长期让敌人处于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其最根本的贡献并非仅限于杀敌,还在于从根本上掐住了日本的“命门”。对日本而言,这种局面下,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而要达成这种局面,首先要解决的还得是“势”的问题。这一点从敌后抗战提出的口号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八路军每到一地,提出的口号都非常简单,无非三句话:“打走鬼子吃饱饭、打走鬼子享太平、打走鬼子得安康。”

敌后工作,首先并不是打鬼子,而是要先解决基层政权问题。基层政权,系于民心,而民心则系于民生。而所谓民生,最基本则是三件事:看病、识字、吃饭。这三件事足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当时农村地区普遍缺医少药,帮老百姓看病,救的往往就是一个家庭;民国时期农村平民的识字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让老百姓识字,你后面的宣传,人家才能明白你在说什么,在县城、在村口贴一张告示,所有的人才能知道上面的政策法令是什么,不会让基层权力很容易就被几个识文断字的当地富户垄断了;而比这更重要的,则是吃饭问题,于是有了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

正是在一支支不起眼的工作队的坚持之下,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政权才一步步掌握在了共产党手中。日军对占领区的有效控制仅能达到县城一级,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体上所有的毛细血管都和主动脉隔绝起来。为了满足战争需要,日本曾计划在冀中平原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而在八路军的引导和动员之下,这些传统产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反倒降到了不足耕地总量的10%,严重打击了日本的战时经济。

——摘自中国国防报《抗战胜利启示录:以“大经济”视角审视抗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