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因地制宜

扶贫要因地制宜

2014111312215715

据媒体报道,江西省级贫困村大垅村,近年来连续实施了整修公路、饮水安全、学校翻新等扶贫项目,这都是有益民生的大好事。可不成想,这些项目做下来,村子背上了100多万的债。村干部回应,账算多了,不到100万;但按他的算法,至少也有50万。对于一个贫困村,这可不算少。村干部还说,村里负债了,村民脱贫了,言下之意是值;以后靠村级经济逐步还。

这则消息顿时引起热议,扶贫本来是让贫困地区富裕起来,怎么越扶越贫了呢?或许不应该这样说,扶贫使得贫困地区的硬件设施确实得到了改观,对以后的发展也是多有益处,可是当下呢,光鲜亮丽的背后贫困地区如何偿还这批巨资。这“债”是怎么欠下的呢?

贫困山区条件艰苦,施工成本要比普通地区多得多,估计预算的钱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不够了。于是,要求地方再配套一部分资金。可因为穷,地方没那么多钱来配套,欠着吧!于是,债务窟窿出现了。扶贫扶出巨债可不是好事,这也提醒有关部门帮扶的方法方式不够精准。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多做调研,精确预算,就会避免这种问题。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