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践行“三严三实”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对我们过去一年多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而如何走好作风建设这步长远之棋,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破立”辩证思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曾指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在“破”之后,不断“立”;在“立”之后,不断“破”,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加强作风建设,将“严”与“实”贯穿于做人做事、律己修德的始终。
不“破”则不“立”,作风建设要坚持“破”字为头。“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医病祛弊非一剂见效,铁杵成针非一日之功。不管是声势浩大的“打老虎”,还是群众称赞的“灭苍蝇”;不管是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是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都是用“破”的态度挖除作风之疾。打破不好的作风,才能立起清新之风,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不“破”则不“立”,践行“三严三实”,既要从思想上入手,“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也要在行动上着力,“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更要在监督上留意,“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
用“立”实现“破”,作风建设要坚持“立”字为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破”不可能真正做到“破”得彻底,作风之尘如果不加“防护罩”,则新的灰尘还会落下来。所以,我们不仅要“破”,更要有“立”,要立出好的规矩、好的标杆、好的要求。时下,不管是对不管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还是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不管是对“干革命就得敢闯”的优秀党员焦裕禄的再次提及,还是对百名县委书记的表彰,都是在“破”之后的再次“立”。践行“三严三实”的“立”字诀,其实就是从正面告诉党员干部,在破除了不良作风之后,我们应该具有的好的状态、好的作为、好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面对多元的利益格局、复杂的矛盾冲突、巨大的风险挑战,践行“三严三实”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带有辩证的“破立”哲学思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为民服务,又要保障民生;既要谋事干事,又要接受群众监督。面对这些双重责任,如果只会“破”,则会“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如果只会“立”,则会“末大而必折,尾大而不掉”。只有坚持既“破”又“立”,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直挂云帆济沧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