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我国经济持续下行 (2)

如何看我国经济持续下行 (2)

容忍经济一定程度下行是一种战略选择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已经形成的共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结构决定功能。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的主因是产业结构过“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过大(2014年为42.6%,比发达国家大约高20个百分点),工业当中重化工业增加值占70%左右,这样一种“重型结构”必然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发展方式积“重”难返。实践证明,在经济高涨期,调结构、转方式是难以做到的,而经济下行则会形成倒逼机制,迫使产能过剩行业加速调整,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所以当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成为主线和主攻方向时,允许经济一定程度下行或牺牲一定的速度,就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就像汽车转弯必须放慢速度,否则会导致侧翻一样,容忍经济一定程度下行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完成既定发展目标的明智选择。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经济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当时测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要年均增长7.2%左右,就可以实现既定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相应目标调整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据测算,从2013年到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6.8%左右,“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就可以实现。基于此,把我国近期的预期经济增长速度定为7%左右就是一个合理区间。这好比,一个人跑步到一个地方,前半程跑得快,节省了时间,后半程放慢一些速度就是明智选择,因为既然不用再拼命跑就可到达目的地,就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很累。

保底线的理性选择。“保底线”就是保就业。从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每年吸纳1000万新增就业人口,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把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作为一个重要的预期目标。近几年,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000万人,2014年为1322万人,今年上半年是718万人,已完成预期目标的71.8%。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于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后持续上升,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据测算,2005年我国GDP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新增就业80万人,2014年1个百分点拉动新增就业175万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就不必片面追求速度。结构升级使“保底线”的难度降低,对经济增长下行的容忍度相应提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