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国的烈士纪念日。
青山处处,忠骨累累。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许多先烈甚至没有来得及留下姓与名。“20,000,000”——没有这些音容邈远的“0”,哪来今天共和国铮铮脊梁的“1”?
“吃水不忘挖井人”。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这是顺应民心之举。早在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王伴青建议设立“革命烈士节”。此后,每年相关的提案议案连年不断。2008年,人民网对设立烈士纪念日进行网上民意调查,70%的网友表示支持。在新华网进行的投票调查中,支持率则高达92.84%。
这是契合共识之惯例。美国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无论现役军人还是老战士都向阵亡将士致意,吹响军中熄灯号让死难将士安息;英国将11月11日定为荣军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伦敦白厅的和平纪念碑都会举办国家纪念仪式……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缅甸等,都有相应的节日设置。
这是最好的国民教育之契机。《论语·学而》言,“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这个健忘而物化的时代,以醒目的节日仪程为烈士正名,以庄严的纪念活动为烈士公祭,既彰显了“国庆勿忘祭先烈”的情怀,又与国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相衔接。从《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规的密集出台,到各地为纪念日设置的一系列走心而肃穆的活动,我们以澎湃的激情与感念之心告诉世界:这是一个不忘历史的民族,这是一个敬重英雄的国度。
有人说,“对烈士的态度,最能检验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纪念这些不曾走远的烈士,不仅强化着国人不忘被欺凌之辱,更是在为整个世界恢复、保存历史的真相和尊严。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权的尊重,亦是对曾经鲜活绽放生命的温暖慰藉。这是血脉相承的国民情感,这是天地正气的国家责任。纪念的是烈士,致敬的是历史,一个不忘记火与血的民族,一个勇于表达情感的国家,更有希望,也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
今年的纪念日,于爱国激情而言,有了更为深沉而悠扬的节点。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国在天安门城楼前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昭示未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广场上激荡许久的铿锵之声,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一个和平大国在戮力前行中的价值担当与国家立场。
今天的纪念,就是以国之名,为千万烈士竖起“时光之碑”——向深沉的历史致敬,向奔腾的未来前行。从情感到制度,从民间到政府,在和平与发展的大道上,沿着纪念日强韧起来的,是我们成熟而强大的中国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