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党课讲稿(2)

“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党课讲稿(2)

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要求

作风建设是为党的历史任务服务的。当前,我们党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就是着眼于解决当前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一)“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在清醒把握党员干部作风现状基础上对改进作风提出的新要求,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人生的基点基准。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应当胸怀抱负,志存高远。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缺乏高尚的精神追求;有的组织观念淡薄,口无遮拦;有的玩心很重,玩物丧志。严以修身才能铸就金刚不坏之身。我们要养成“省吾身”、“志于道”的良好习惯,时刻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反思自己对组织是否忠诚,对师生是否尊重,对岗位是否尽责,对工作是否用心,不断反省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邓小平同志曾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要自省自警,谨慎用权、规范用权,如履薄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师生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多次提出修缮,他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对领导干部来说,律己能赢得尊重,树立威望;律己能凝聚民心,汇聚发展正能量。我们要经常审视自己,看一看自我要求严不严?对家人、亲属、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严不严?是不是谨慎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只有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才能带出好队伍,养成好的作风、好的师德师风。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不谋实事、不干实事,历来为世人所诟病;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历来为民众所厌恶。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苦难、走向辉煌,靠的就是“谋事要实”的品质和追求。党员干部都要按照“谋事要实”的要求,处理好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学校利益和个人抱负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远大理想和实现目标结合起来,从眼前做起,从师生期盼的实事做起,绝不能违背广大师生的利益,绝不能违反发展的规律,绝不能脱离实际,绝不能为眼前利益而留下无法弥补的后遗症。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创业要实”树立的是一种正确的政绩观导向,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担当意识,倡导的是一种改革创新精神。党员干部一定要崇尚实干、敢于负责,立足实际,尊重规律,采取的每一个措施都要有针对性,实施的每一个行动都要着眼解决问题,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务求实效。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73年前,毛泽东写下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严厉批评了“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风气。党员干部做人要实,待人处世要表里如一,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要以实立身、以实为守、以实行事,对组织忠诚老实、对同志诚恳实在、对工作负责扎实、对人民真情实意,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忠诚、干净、担当,进一步突出了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对党忠诚是政治品格,就是要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绝对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绝对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做到一心一意、无任何条件、唯一的、彻底的绝对忠诚,如果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没有对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就会丢了“魂”,工作就会迷了“向”。个人干净是为官底线,就是要心存敬畏、严格自律,清正廉洁、不贪不腐,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交友,行为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新,干干净净,一身正气,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敢于担当是从政准则,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当,善谋善为善成,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保持昂扬锐气和蓬勃朝气。衡量干部是不是好干部,关键看是不是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做到了“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发扬光大了“忠诚干净担当”。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深学细照、躬身实践。

“严”和“实”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标准,“三严”与“三实”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三严”是根本、是出发点,要守住严、防止松;“三实”是目标、是落脚点,要突出实、防止虚。“三严三实”,强调了党员干部要有严肃的政治追求、严格的组织原则、严明的纪律要求,要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忠诚干净担当”是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三严三实”概括起来,实质就是:“严”字当头,重在“实”处。或者说,严是基本要求,实是基本标准。其中,修身是基础,用权是关键,律己是根本,务实是核心,最终达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我们要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真正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清风正气一点点积聚起来,使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昂扬起来,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作风推动党的事业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意义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领导干部从政的根本准则。“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历来被视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三严三实”强调修心正身、律己求实,既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又把握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时代脉搏;既强化了领导干部的从政准则,又提升了领导干部的作风标准。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好干部的具体标准。党的事业需要好干部,人民群众期待好干部,干部自身也希望成为好干部。习总书记提出了好干部“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焦裕禄是好干部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严与实是焦裕禄一生最为厚重的底色和本色,他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与“三严三实”的要求高度统一。“三严三实”,使好干部的标准更加具体化,是新形势下弘扬焦裕禄精神乃至一切精神楷模的基本路径,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我们党在90多年发展历程中始终视作风如生命,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严密的组织、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保证了全党意志和行动的集中统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保证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秉持“三严”的内在要求,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和诱惑;恪守“三实”的行为取向,才能担当改革重任,创造过硬业绩。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切中作风建设的要害。这些年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作风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精神懈怠、得过且过;有的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有的目无群众、摆谱作秀;有的推诿扯皮、好大喜功。这些现象都是要求不严、作风不实所致,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阻碍了党的事业发展。“三严三实”的提出,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