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发展:激发正能量 催生新气象

文艺发展:激发正能量 催生新气象

——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一年间纪实

民歌一首,群舞一段,戏曲一出,相声一台。欢声笑语回荡大地,热血激情涌上心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动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文艺创作,生动展现时代新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实践活动蔚然成风:参与广泛、扎实深入、主题鲜明、务实节俭

山欢动,人沸腾,板房社区起舞,援建工地放歌,如黛青山围就一方方宽大的舞台……一年来,在边远山区、地震灾区、田野乡间、厂矿学校,戍边一线,处处留下了文艺工作者的身影,为数百万基层群众送去优秀文艺作品的甘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呈现出鲜明特点。

——参与广泛。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姜昆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有“三多”——参演文艺工作者多、下基层地方多、看演出观众多。

“每到一地,爆满的广场上观众爬长凳看演出的场景,让我瞬间忘却了舟车劳顿。”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刘全利等艺术家表示,基层观众那企盼的眼神、欢乐的笑声、热烈的掌声,让他们有种莫名的激动和灵魂的洗礼。

地震的烈度承载生命的痛楚,心灵重建的力度展示民族精神的高度。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震灾区,一批批抗震救灾慰问巡演团走甘孜、过景谷、行巧家、穿定日、抵吉隆……沿着河川山脉,撒播春的气息,抚慰大地震颤,鼓舞重建士气,传递奋进力量,构筑不朽的精神长城。

——扎实深入。作品放下身段泥土味才浓,演员下到基层群众的心更暖。“下基层不是一日游,不能光耍嘴皮子,必须‘一猛子’扎下去。”晋剧表演艺术家胡嫦娥一年来带着她的民营剧团赴偏远山区给农民送戏近400场。“只要羊能上去的地方,人就上得去。只要人能上得去,咱们的戏就要上去。”

精彩的表演让基层观众大饱眼福,有的清晨6点就赶到演出现场占座。受访群众说,每首歌、每支舞、每段相声、每个杂技,和看电视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就俩字儿——“高兴。”

——主题鲜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与“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紧密结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说,一批优秀画家奔赴内蒙古戍边一线,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巡逻,感受部队生活,创作出以“边防官兵的中国梦”为主题的优秀美术作品。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音乐家赴伊犁霍尔果斯口岸等地深度挖掘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了一批反映新疆巨变的佳作;歌舞晚会《丝路舞魂》、情景诗画《丝路乐魂》等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族歌舞发展的新作为观众留下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回忆。

——务实节俭。中国电影家协会“百花放映·送演出放电影”活动的日程表显示:清晨6时从北京开车出发;10时30分抵山西阳泉;11时检查放映设备;12时便餐;13时赴4个行政村查看放映场地;17时彩排;19时慰问演出并放电影;21时结束;次日早返京……

紧凑的安排多少让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艺术家身体有点吃不消,可没人抱怨。“下基层不是旅游,是学习、是感悟、更是创作。”近70岁的国家一级演员王伍福说,“岁数再大也得下一线了解社情民意,靠拍脑门子绝对出不了精品。”

记者在多地慰问演出现场看到,没有奢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冗长的致词,只有精彩的表演、开心的笑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为了不惊官、不扰民、不给基层添负担,演职人员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车上卸妆、更衣。盒饭拿来就吃、凉水拿来就喝、深秋穿着单薄上台就演,是很多艺术家基层演出时的真实写照。

一年来,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文艺工作者,既有名家名角、也有青年新秀,既有体制内的艺术家,也有民间文艺团体的自由职业者。2014年10月至今,中国文联开展主题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吸引近7万名文艺工作者志愿参与,服务基层群众达300万人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