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发展:激发正能量 催生新气象(2)

文艺发展:激发正能量 催生新气象(2)

——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一年间纪实

创新求精推精品力作

健康批评树良好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一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凝神聚力,在体裁、题材、内容、技术、手段、风格、流派等方面锐意创新,努力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佳作。

在题材选择方面,荣获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这边风景》《黄雀记》等5部长篇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文学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

在技术创新方面,由文化部主导、北京电影学院参与摄制的我国首部“3D版歌剧《白毛女》舞台艺术片”,让传统经典插上高科技翅膀。

在流派演绎方面,已近耄耋之年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全部起用38岁以下青年演员首演青春版《曹操与杨修》,引起业界轰动。

在内容选择方面,前不久上映的影片《滚蛋吧!肿瘤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年轻人有了值得自己崇拜的偶像——热爱生命、乐观生活的影片主人公“熊顿”。

在体裁“本土化”方面,音乐制作人小柯探索出符合我国百姓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音乐剧表现形式,作品《因为爱情》《稳稳的幸福》等获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在传播手段方面,由张艺谋执导的3D电影《长城》,汲取先秦古籍《山海经》的内容,融合长城、火药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诚信、友善、文明的价值观贯穿始终。

“避免脱离现实、戒绝急功近利、摒弃胡编滥造、抵制庸俗媚俗。”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说,“时代和人民赋予文艺工作者重大历史使命,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抒发时代之先声,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一年来,直面问题、以评代奖、重塑健康批评等受到重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振奋精神,为文艺事业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奖优罚劣等作出贡献。

第七届中国京剧节取消沿袭多年的奖项评选,突出问题导向、首次以评代奖,邀请权威专家“一剧一评”、析筋剖骨、以求尽言,获得业界好评。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正紧锣密鼓开展各项工作:与北京大学联手研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内核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积极筹备文艺评论刊物以强化在文艺批评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艺工作者,不能一听赞美就笑、一听批评就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冯远征说,“我特别希望有人批评我。观众提出建议,是希望我能表演得更好。”

“文艺评论者,要防止功利化、学究化、小众化、边缘化倾向,坚决摒弃‘捧杀棒杀’、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杜绝‘圈子批评’‘面子批评’‘票子批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如今越来越多“敢说话,讲真话”的评论家涌现出来,新的评论阵地和评论形式正逐步建立,为重塑文艺批评精神“开了好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