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影响,三季度经济增速小幅回落。看中国经济,看速度还要看质量,看当前更要看长远。虽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大势不会改变,产业结构调整正持续推进,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加快成长,实现全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问题不大
10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这是GDP增速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破“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尽管GDP增速放缓至6.9%,但仍处于7%左右的合理区间。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增速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大势不会改变。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三季度GDP增速出现小幅回落,主要受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影响。”盛来运分析说。从国际层面看,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家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幅度普遍在0.2个到0.3个百分点。另外,美国加息预期进一步强化,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股市、汇市出现大幅动荡,许多国家货币进一步贬值,加大了中国的出口压力。三季度,我国对外出口同比下降5.6%,降幅比二季度扩大2.6个百分点。
从国内看,我国仍然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面临去库存和去产能的双重压力,钢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增速出现了下滑。前三季度,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1%,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7%,传统产业的去产能,短期内给工业带来了不小的下行压力。而前期增长较快的汽车、手机等行业由于市场容量等原因,进入调整期。
“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因素相互叠加交织,加大了三季度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也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盛来运说。
尽管宏观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也没有变。
盛来运说,前三季度GDP增速较上半年只下降了0.1个百分点,GDP增速总体上仍然处于7%左右的合理区间中。从具体指标看,前三季度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9月份调查失业率在5.2%左右,比7月份、8月份略有上升。前9个月CPI上涨1.4%,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这些指标表明中国经济运行总体比较平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