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国企并购重组或沿四路径推进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国有经济发展战略必然要做出重大变革。这既包括整体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包括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如果说1996年以来以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为核心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是第一次,那么这次在新常态下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则是第二次。不仅要做好国有资本的“减法”,还要做好国有资本的“加法”,围绕新常态下国家使命和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国有资本的有效流动,未来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将沿四条路径进行。
“分类改革与分类监管”新时期
新时期要深化国有经济改革,需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国有企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分类改革与分类监管”的新时期。
国企目前分成两类,即公益类和商业类,而商业类又细分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商业一类是纯商业的企业,商业二类是处于战略性或特定功能性产业的企业。公益类的国有企业仅承担国家公益性或公共性政策目标而不承担商业功能,应该是国有独资企业。具体监管方法是“一企一制”、“一企一法”,确保企业活动始终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这类国有企业数量非常少。
我们认为,公益类的央企应该有4家,包括中储粮总公司、中储棉总公司、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商业类国企也就是竞争性国有企业,其中商业二类的有31家,包括国防军工板块的十大军工企业和中国商飞公司,能源板块的三大石油公司、国电投、中广核集团和五大电力公司,及其他功能板块的中盐公司、中国国新、三大电信公司、三大航空公司以及中远集团、中国海运;其余75家基本都属于商业一类,包括一般工业制造企业、综合贸易服务企业、建筑工程企业、科研企业和资产规模在500亿元以下的其他中小企业。
在分类的操作中会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即基于企业的未来分类还是基于企业的现状分类。如果基于企业的未来分类,就是企业应该定位为什么类,然后需要通过战略性重组、剥离之后成为那一类企业。比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未来就应该收缩为纯网络性的企业,把其他的竞争环节放开,未来就应该定位为公益类的企业。
而基于现状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现在的业务来划分类似于哪一类,按现状定位。实际上两分法应该是动态来理解,不是说现在把企业界定完了就一成不变了,而应该是分完之后慢慢有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比如军工等30多家商业一类的企业,随着时间的延伸,有一部分剥离出来成为公益类,另一部分完全放开后成为商业类,会随着环境和情况变化而调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