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工作不能“大弦小弦错杂弹”

党校工作不能“大弦小弦错杂弹”

12月11日至12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首次系统解读“党校姓党”这一问题。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对党校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系统解读姓什么这一问题,目的就在于保持党校“纯正血统”,规范各地党校“大弦小弦错杂弹”的现象。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与党的发展、党的事业密不可分。于党校而言,“姓党”是与生俱来的基因,是贯穿党校发展史的一条红线,是党校永远的标识。因此,党校的工作必须要善于抓住重点,把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统一于党的领导,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

疏通 “干部培训主渠道”。《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习总书记说,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当前形势下,牢牢抓住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这一重点工作,最大限度促进参训党员领导干部理论素质提高和执政水平提升,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是党校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全面落实“从严治校”原则,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校风建设、学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杜绝党校挂着党徽“创业”,避免党校教育“产业化”,真正为党培育一批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要严格把关、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在学员招考、学业测评、学历认证等方面杜绝“宽进宽出”,提高党校招生和毕业“门槛”;要抓好“一硬”,改善党校办学条件,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做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一软”,通过“上挂下派,选优留强”,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职工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和按需培训的理念,全力抓好教学改革,把教学内容创新和打造特色品牌课结合起来,贴近组织需求、学员需求、岗位需求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打造好党员干部学习的“主阵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