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创新等问题,其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其他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均是以此为中心来构建和创新的,因而必须深化认识和认同。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伟大实践。相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它不仅在理论上能站得住,而且在实践上能行得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系统的创新性。早在1979年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江泽民便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四个字是‘画龙点睛’”。在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时,胡锦涛阐明了“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针对混淆市场经济的不同经济社会性质和类型的误解,习近平明确指出:“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举措,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逐渐显示出全面的创新性。它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理论为前提,在产权、分配、调节、开放等体制机制方面,在区域发展、新型农村、城镇布局、生态环境、民生改善、人口计划、教科文卫体等发展建设方面,均形成不断发展的较为系统的理论,在人类经济理论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创新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学理的科学性。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学者,还是资产阶级学者,普遍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的结合是天然的最佳结合,社会主义则不能搞市场经济。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外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学者已改变了这一传统观点,而国外资产阶级学者和政治家仍然固守这一教条。在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后,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宣称市场经济或市场化只能与私有化相结合。这在学理上是不能成立的,其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产权的私人所有制、合作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说的是生产资料或生产要素在法律上的最终归属,而市场经济或市场化说的是经济如何运行,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定价的问题,要由各类性质不同的经济主体或企业自行决策。也就是说,前者涉及生产要素的公有与私有问题,而后者涉及经济运行或经济调节的市场与计划(政府或国家)问题。倘若使用“资源配置”一词,那也是前者指资源由私人企业,还是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来配置;而后者指资源是由企业,还是由政府来配置,即“资源配置”包括产权配置和调节(运行)配置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因此,公有制或社会主义可以与计划经济结合,也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私有制或资本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也可以不同程度地采用计划或政府调节的方式。如法国等被西方学界称为计划资本主义,越南和白俄罗斯被称为社会主义取向的市场经济(市场社会主义),便是这个逻辑。连西方产权学派的创始人科斯都只能承认,以往只有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经验,至于社会主义能否与市场经济结合,目前不能被证伪。日本经济学院士伊藤诚曾专门从学理上论证,得出中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是行得通的,其关键在于要消除新自由主义观念和政策的影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