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做强做大,又要避免垄断,重组不容易
国企重组关系国计民生,《指导意见》一出,就引来一些担忧:如果联通、移动、电信三家如南北车那样合并,“提速降费”是不是会随着垄断成为泡影?“三桶油”好不容易分开,会不会又重走老路?重组会不会出现“拉郎配”?
这些疑点,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重组谁说了算?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不少国企都具有“三多”特点,即业务多元、主业多变、板块多层。那么哪些国企需要重组,重组后哪些板块需要退出,是道复杂的选择题。“哪些国企需要重组整合,由市场决定,而这个市场包括国际和国内市场。”彭建国解释,这轮国企重组整合处于国有资产管理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的这一背景下,国企重组将更多地强调由市场主导,政府多些顶层设计,少些直接干预,更多地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划清政企权限,不干涉企业具体经营。
以率先合并的南北车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南北车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优劣势趋同。近年来,“两车”在海外市场为取得订单屡打价格战,导致经济利益受损。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城轨地铁项目,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样一来,合并重组有了内在动力。“实施南北车重组整合,可以有效遏制重复开发、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提高资产效率,降低投资风险,避免组织内耗,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中国中车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中车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作为新公司的当务之急,成立仅半个月,就推出了关于规范市场行为的一系列措施。此后,国内城轨项目中以投资换市场的情况基本杜绝,重复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价格逐步回归理性。国际市场规则初步建立,过度竞争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重组会不会导致垄断?
李锦认为,国企整合要做到“内外有别、统分结合”,如果主要业务面对国内市场,就不宜强强联合只剩一家,从而丧失竞争性。“上一轮重组为了打破行业垄断壁垒,电信、石油、民航等领域通过拆分形成了三家竞争的格局。现在的竞争格局是比较合理的结构,改革不能倒退。”李锦说,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虽然中车体量独大,但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竞争,它始终要面对德国、法国、日本等跨国企业的竞争。“从体量上看,中车是个巨无霸,但全球竞争力还有差距,‘强强联合’不仅不会造成垄断,还能够让大型国企走出去更有竞争力。看待这类重组,要有全球化视野和长远眼光。”
重组能否产生“1+1>2”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层面,国企重组涉及资产、人员、债务、分配等多方面,因为处理不当,一些国企联姻六七年至今仍难以融合。李锦表示,“重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比如合并,不光是办公楼、人员的合并,难的是利益目标、业务板块、企业文化的融合。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好了,才有望实现‘1+1>2’。”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近日也公开表示,如果实现不了“1+1>2”,不如不重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