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夕咏:耄耋老人的爱国情怀

朝歌夕咏:耄耋老人的爱国情怀

我和妻子走得匆忙,把电话忘了在家里。空转一圈,没接着人,只得悻悻而归。

回家一看,岳祖父已经到了,背对我俩和浩宸(他的曾孙)正围坐电炉旁。

他右手拿着一张纸片,左手舞动、打着节拍,专注而又动情地唱着歌,布满皱纹的脸涨红了,脖颈上的筋抽动着。

“……卢沟桥,平地起风浪!一夜里,领人马、抢占了我沈阳,……九·一八,二次动刀枪。强占黄河北、又占我扬子江……”

一字一句、一腔一调,歌曲“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之歌”他唱得很投入,因此忽略了我们的到来。虽然个别吐字和音准有些偏差,但他仍然抑扬顿挫、激情高涨。一旁的小曾孙倒也配合,双手托着下巴,仔细看着、认真听着。

我不想打断他的歌声、搅扰他的兴致,和妻子会意地对视一眼,就蹑手蹑脚各去做事。她去沏茶,我去拿香烟了。

唱完歌,岳祖父很放松、很满足,这才注意到身后站着的孙女和孙婿。妻子赶紧端来茶水,我连忙递上香烟、点上火。

一家人围坐电炉,一边取暖,一边叙谈起来。

他面前是一个塑料袋,里面有好些纸片,有软的、硬的,有白的、红的。纸质大致有三类:药品说明书、香烟外壳、水红纸(书写楹联等用纸)和牛皮纸。

岳祖父退休工资不算少,但他一生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抽的也只是七元一盒的“长征”牌香烟。他也从不吝啬,积蓄下来补贴家用、资助曾孙学习和家庭不时之需。

我饶有兴致、仔细一看,原来是抄录的歌词,全是“抗战歌曲”,是2011年以来他抄录的手稿,还附有“歌曲目录”。

通过岳祖父的讲解,我明白了他的“来意”以及歌曲的来历。两月前,社区的一名干部送来一块铜质门牌,上面刻着“光荣之家”四个大字,落款为“贵州省人民政府”。

当时,一家人都很纳闷——是不是政府弄错了?后来请人一打听,没弄错!这让岳祖父很是激动。用他的话说,退休已经三十多年、一个八十多岁的糟老头,没想到党和政府还没有忘记我哟。他不慕虚名,也不在人前提说。我知道,他这是感动,是对党和政府关怀厚爱的感恩。

所以,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但年逾八旬的他又能做什么呢?

近年来,他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外出和垂钓的时间和次数明显减少,读书、看报、习字和回忆就成为他消磨时光的最好方式。

联想到今年九月观看的“胜利日大阅兵”,他便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把他早年学唱、宣唱、教唱的,而今忆抄忆唱的18首“抗战歌曲”,作为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七十周年的“献礼”,抒发自己一腔爱国热情,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他也希望通过这些歌曲,告诫子孙后代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奋发图强。

岳祖父出生于混乱动荡的上世纪二十年代。三岁时,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四岁他就学唱反日歌曲“向前走别后退”;九岁那年他参加学校宣传队高唱“铁血歌”;十三岁起他开始流动宣传,教唱抗日歌曲、高喊救亡口号。

当年的情景不得而知,但不愿做“亡国奴”民族呐喊的悲壮和高亢,不言而喻!

抗战歌曲是那个历史年代的“中国强音”,成为岳祖父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社会音乐的主旋律。

他忆唱歌曲中有一首本土元素歌曲——“谢家坝国民学校校歌”就诞生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

“……济济同学、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危。……打倒日本、收复失地,发扬中国威!……炼体魄、纵国魂,雄冠欧亚洲。前途光明、创造工业,责任在吾侪(读音:chai,解释:这些人)!”

1944年冬, 侵华日军沿黔桂铁路直逼贵州,独山告急,“黔南事变”爆发。“川军”前敌作战途径遵义,当时,商人、绅士、工人、农民夹道欢迎,与抗日将士握手、亲切拥抱。大家同仇敌忾,慷慨解囊、踊跃捐资,购买猪、牛、羊等物资犒劳子弟兵。岳祖父所在的宣传队加入到庞大的“慰劳队”,组织了盛大的欢迎活动,万众齐唱“军民合作”和“慰劳伤兵歌”等歌曲,发挥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

抗战歌曲不分民族和地域,凝聚民心、增进团结,密切了军民鱼水的血脉亲情,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歌曲”生动诠释了“万众一心、勇赴国难,不畏强暴、敢于牺牲,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伸张正义、维护和平”的“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岳祖父成为一位人民教师。“三尺讲台”上,他默默耕耘了三十余年。

无论坚守工作岗位还是退休在家养老,他始终不忘抗战歌曲,满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他讲述抗战历史,教唱“抗战歌曲”,教诲学生、教育子孙,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2015年11月,习总书记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晤,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岳祖父通过电视报道,了解到这一讯息,他非常高兴,特地忆唱了当年一首抗日歌曲——“我爱我的台湾(岛)”。

在我家中,他又一次动情地歌唱,唱给他的孙女(婿)、曾孙听。

“……我们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兄弟啊姊妹啊,不能再等待!”

烽火已经熄灭,硝烟已经远去,历史已经尘埃落定。当年传唱大江南北的“抗战歌曲”已融入中华民族抗战文化,尘封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但近年来,日本右翼主政当权,试图为军国主义“招魂”,并屡屡上演了“拜鬼、立宪、购岛、扩军”等否认侵华战争历史的“闹剧”。事实告诉我们,历史不容忘却,和平需要捍卫。

遵义是“会议之都、转折之城”,是闻名遐迩的“红色圣地”。 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里转折,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由此北上抗日。

岳祖父作为革命老区一位普通老人,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后的“献礼”不仅仅是几首老歌,应该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怀!这或许也正是我们需要的。

对于耄耋老人的珍藏的这份“献礼”?我又该送到哪里呢?

思索良久,我将这大大小小、七零八落的纸片扫描、剪切,留存JPG图片文件和Word文本。前者附于文后,让需要的人去考证和勘误;后者归还岳祖父,方便他翻看和歌咏。

物质的东西有着存在和消亡的过程,精神的东西属于思想意识形态,是可以发扬和传承的。“抗战歌曲”仍然具有生命力和流传性,必将为更多炎黄子孙所传唱,因为它传递的是民族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公交车缓缓驶离站台,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没能接到岳祖父,但我一路搀扶,送他上了车。

在叙谈中,岳祖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日本(侵略者)再打来,我扛枪上战场已是不可能。但我也要拄着拐杖,安排做饭做菜,或是写大字报宣传动员……”。

他回忆抄录的十八首歌曲中有脍炙人口的时代经典,有地方特色的原创歌曲,也有网络搜索的失联曲目。

这18首手抄歌曲,岳祖父前后唱了八十年,可以体味到耄耋老人“朝歌夕咏”中深深的“爱国情怀”。想想他说的那句话,我感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那也是一腔热血。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程中,它将时刻激励我、鞭策我,加倍努力、尽责尽职、勤奋工作。

朝花夕拾,品读人生;朝歌夕咏,爱国情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