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政治经济学:从“学好用好”到“贡献中国智慧”
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这次学习时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要“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重要思想,也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这些“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就是“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
五大发展理念集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等为一体,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新回答,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结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还指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习近平同志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系列论述,不仅是“十三五”时期而且也是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想的深刻阐释,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的认识,是习近平同志贡献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智慧”。
五大发展理念的“问题导向”和“人民呼声”
2015年新年来临之际,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就提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在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他提出过同样的问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是提出发展理念的基本方法,也是创新发展理念的基本立场。
2015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征求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意见时提到:“要直接奔着当下的问题去,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扣住中国经济社会的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的问题意识主要在于: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面前,如何将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集聚到重点领域,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力求在国家创新战略上实现突破,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全面跃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两方面优势更有彰显;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冲刺中,如何准确定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如何使生态文明的绿色指标得到切实落实和实现,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增强不同地区发展的协调性,特别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形成国家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格局;在继续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如何着力提高全面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空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健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分配体制和机制,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举措,把更多公共资源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