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江苏省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历时四天,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议程,1月15日下午胜利闭幕。会上,选举产生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大卫、赵志新当选为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月18日中国青年网)
这条消息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丁大卫的“非常”之任。公开资料显示,现已年满60岁的丁大卫(1955.12)系江苏无锡人,原任南通市委书记,正厅级官员,而转任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厅级)属于“降格”使用。一般而论,他这样级别的官员,还可以继续在市委书记的位置上干的(退一步讲,其正厅级也应该可以不“降格”的),即便要转任,通常的路径是到省(甚至进京)。丁大卫这样脱俗的“下”,除了让人惊讶外,更传递出组织的浓浓善意。
众所周知,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落实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要求的重要举措。当前,领导干部“上”的渠道通畅,“下”的渠道不畅,是不争的事实,造成事实上的“能上不能下”。其间,既有传统“官本位”思想在里面,也有组织人事部门爱才惜才的因素在里面。于是,中央出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从顶层设计打通了“下”的路径。丁大卫的“下”,就是执行中央规定的具体体现,谁说不是呢?
根据有关规定,领导干部的“下”,不外乎问责、不适宜担任现职,以及因年龄、任期、健康、违纪违法等。聚焦丁大卫的“下”,似乎不尽是这些原因。权威解释是:“丁大卫因年龄原因卸任南通市委书记后,根据他个人意愿,省委安排他回无锡工作。”充分考虑、尊重个人意愿和合理要求,这是关心爱护干部的人性化之举,细腻而务实,让“下”的领导干部回归自己的家乡任职,于丁大卫个人而言,组织的温暖当恰如冬日明媚的太阳吧?更重要的是,组织上这样的安排,也符合现行规定。根据规定,领导干部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显然,到人大常委会任副职,丁大卫中规中矩而没有逾越分毫。
在古代,官员主动辞官、解甲归田者,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我党历史上,也有许多革命先烈先辈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动人事例,其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是公众耳熟能详的典范。拿最近的情况来讲,海南原省长蒋定之回老家江苏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而蒋定之是中央委员、正部级干部,还远没到“退二线”的年龄——与丁大卫几乎如出一辙。
丁大卫主动“退二线”,令人由衷钦佩。组织上顺其自愿,发散无限温暖与善意。愿这样能上能下的“暖新闻”成为新常态之一,愿这样的故事进一步充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内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