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丨 古代贤士训子“八不”义方

原创 丨 古代贤士训子“八不”义方

核心提示:在中国古代,贤达之士运用家训教子源远流长。自周公《诫伯禽》始,各种家训陆续面世,散见于经子史集之中,比较著名的如《颜氏家训》、《袁氏世范》、《温公家范》、《治家格言》、《曾氏家书》、《郑板桥家书》、《双节堂庸训》等,尽管着重点因门户不同而有别,但富有远见的思想总体上小异大同。基本上可概括为“八不”:

在中国古代,贤达之士运用家训教子源远流长。自周公《诫伯禽》始,各种家训陆续面世,散见于经子史集之中,比较著名的如《颜氏家训》、《袁氏世范》、《温公家范》、《治家格言》、《曾氏家书》、《郑板桥家书》、《双节堂庸训》等,尽管着重点因门户不同而有别,但富有远见的思想总体上小异大同。基本上可概括为“八不”:

地位优越不可骄。达贵官宦之家有着优越的政治地位,子弟很容易由此而滋生骄气,教之以谦逊之道,实乃智慧之举。三千余年前,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被封为鲁国国君。上任前,周公反复告诫:“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因此骄傲起来而怠慢了士人。他还以自己现身说法:“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1]他认为:“德行宽裕却能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福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保身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字里行间,彰显着若谷的虛怀。曾国藩认为,“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3]因此,他在写给其子曾纪泽的信中告诫:“世家子弟,最容易犯一奢字、傲字……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气指颐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4]这些家训,将“骄”与失人心相提并论,足见重视程度是很高的。

生活富足不可奢。古代显官达贵享受优厚的俸禄,大都“举家锦衣玉食”。然而富足的生活条件,往往易使子弟滋生奢侈。因而有识之识教育子弟,都非常重视戒奢从俭。三国蜀相诸葛亮在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此说历来为人称道。北宋尚书左仆射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并深刻指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6]清监察御史林则徐,晚年在给三个儿子的家产分配书中说:“惟念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矣。”[7]他还给儿子们写了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祸。”[8]后来,林则徐的三个儿子均清廉为官做人,与谨遵父训是分不开的。

父兄有功不可恃。封建社会,父兄有功,泽及子弟,官宦子弟处于比平民百姓远为优越特殊的地位,很容易成长为仗势欺人、横行乡里的“衙内”。因此,有远见的贤士常常教育子弟自强自立,既不要“拼爹”,也要防止“坑爹”。北齐平原太守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如是教育子弟:“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长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所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依靠自己立足于世,正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9]清代曾做过两任知县的汪辉祖在《双节堂庸训》中指出:“专以好胜为念,必至心驰于外务;胜人之虚名,忘修己之实学,则人以虚名相奉,势且堕人之术,受人之愚,而不自知其弊,终至失己而后已。”[10]湖广总督张之洞致远赴东瀛留学的儿子:“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而可借是磨练身心”[11]。不仅教之勿以贵胄子弟自居,还讲了此为之有好处,可谓言之谆谆、教子有道。

高官显职不可图。官位升迁,本是封建官吏梦寐以求的,但有识之士对此却谨慎尤加。颜之推强调取官一定要走正道。他说,齐朝末年,不少人用财货托附外戚家,走后宫路线,封得太守县令,尽管“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但一旦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殆,”既然你用财利取得官职,必将因为财利而招致危险,稍微有点小差错,就会被肃正,深坑陷阱正等着,板子的疮痕未复又遭审问,即使能得免死,无不破家,到这个时候“然后噬脐,亦复何及”[12],悔之晚矣。北齐黄门侍郎崔劼,天保初年在朝廷值勤,掌管机密要事,其兄看到不少贵胄子之家子弟都在京城当官,便以“出外藩,有损家代”为由,要求崔劼将两个在外地做官的儿子调到京城,以光耀崔家形象,崔劼回答说:“立身以来,耻以一言自达,今若进儿,与身何异”。[13]这里既有坚守清廉形象的考虑,其实规避了“高处不胜寒”之险。曾国藩则把“戒官戒财”作为教子要义,他有个理论:“遭此乱世,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因此他告诫儿子们,“莫作代代做官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14]这种教子之方,在“学而优则仕”、“读书为做官”的封建社会里,堪称匠心别具。

不义之财不可欲。封建社会,称得上宦海沉浮、物欲横流。但不少贤土却视贪欲如虎,教育子弟清廉为本、不为世俗所扰。《颜氏家训.止足》反复教训子孙:知足者常乐,“欲不可以放纵,志不可以太满。”[15]东晋陶侃当浔阳县吏时,管理江河捕鱼设施,搞到一坛子腌鱼送给母亲。侃母退回原物,并写信责备儿子:“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16]清代大理寺卿王昶视不义之财如虎,郑重其事告诫子弟:“见利不能忘义,不能产生贪心;对待别人,不能产生漠视心、欺诓心、徇情心,更不能产生自私自利占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把贪污受贿称为刮“造孽钱”,认为这些钱取于不义,到头来只能祸延子孙,不但毁了自己,而且毁了后代。这样教育,既抨击了贪污受贿之风,又论及了其危害,实乃发人深省。

做人本分不可失。古代贤士虽然一生中大都屡历险境,但终能在逆境中奋发,成就大器,与他们高度重视立身处世、谨守做人之道有关。如郑板桥在家书中训诫儿子:“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18]做官先做人,要做个好官,首先要做个好人,此道理亘古不变。汪祖辉的《双节堂庸训》要求子孙做事要恪守认真,认为“虽认真之始,未必不为取巧者讥笑,然脚踏实地,事无不成。”[19]这里,把“认真”与“成事”作因果分析,颇具传世意义。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则指出:“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20]尽管这里所讲得是一种个人品行,但出自冷眼看社会的经验之谈,可警人,亦可醒世。

 浮薄之人不可交。历朝各代都有一些官宦子弟因交游不慎,与小人为伍,成为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殃及父兄前程的恶少,故不少家训对交友之道看得很重,告诫子弟谨慎择友。《颜氏家训》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进而强调“必慎交游焉。”[21] 朱熹的《朱子文集·与长子受之》反复告诫子弟,要交“敦厚忠信,能攻我过”的“益友”,不交“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的“损友”[22]。《袁公世范》认为:“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入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言多刻薄浮华,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华矣。”因此主张“小人当敬远。”[23]《双节堂庸训》指出:“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交游不可不谨。与朴实者交,其弊不过拘迂而已;交浮薄子弟,则声色货利,处处被其煸惑。”[24]这些家训,都告诫子弟交友务必谨慎,一定要择善而交。

不良恶习不可染。在强调养德修身的时候,不少家训把戒除恶习放在了首位,告诫子孙千万不要沾染赌博、酗酒、游手好闲、搬弄是非等不良习性,并要求他们知错能改。宋代宰相赵鼎在《家训笔录》中规定:“子孙所为不肖,败坏家风,仰主家者集诸位子弟堂前训饬,俾其改过,甚者影堂前庭训,再犯再庭训。”[25]清监察御史蒋伊在《蒋氏家训》中说:子孙若“有败类不率教者,父兄试谕之。谕而不从,则公集家庙责之。责之犹不改,甘为不肖,则告庙换之,终身不齿。” [26]为了防止和克服子孙染上恶习,不少家训中还规定了类似“家庭民主生活会”制度,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比如明代进士庞尚鹏在《庞氏家训》中规定,每月初十、二十五两天召开家庭会议,合家老小都来参加。会上,各人讲述半个月来的劳动生活情况及所见所闻,“或善恶之当鉴戒,或义所当为,或事所当己者,彼此据己见次第言之。各倾耳而听,就事反观,勉加检点。”为的是收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27]的效果。

高尔基有句名言:“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古代贤士训子的“八不”义方,迄今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1] 卜春富:《太史公自序》《夏本纪》《鲁周公世家》,学习周报,2014-5-13。

[2] 龚文瑞:《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诫伯禽书][颜氏家训]内容或最完整》,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3-24。

[3] 《传世名著百部之曾国藩家书》,34页,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

[4] 《曾国藩家书》,《家教大观》,中国文明网,2014-09-04。

[5] 龚文瑞:《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诫伯禽书][颜氏家训]内容或最完整》,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3-24。

[6] 司马光:《训俭示康》,《中国文化报》,2013-02-27(4)。

[7] 萧忠生:《林则徐与陕西》,福州社科网,2008-12-4。

[8] 杨闻宇:《“欲壑”浅议》,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3-24。

[9] 《颜氏家训.劝学》,《颜姓家谱文献》,中文百科在线,2011-12-06。

[10] 《传世名著百部之双节堂庸训》,19页,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

[11]  张之洞:《诫子书》,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2013-3-25。

[12] 《颜氏家训.省事》,《颜姓家谱文献》,中文百科在线,2011-12-06。

[13] 《资政史鉴.清廉卷》,9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4] 《传世名著百部之曾国藩家书》,51页,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

[15] 《颜氏家训.止足》,《颜姓家谱文献》,中文百科在线,2011-12-06。

[16] 《资政史鉴.清廉卷》,9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7]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大众网,2014-02-01。

[18] 《温公家范 治家格言 郑板桥家书》,119页,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

[19] 《双节堂庸训》,17页,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

[20] 《温公家范 治家格言 郑板桥家书》,90页,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

[21] 《颜氏家训.慕贤》,《颜姓家谱文献》,中文百科在线,2011-12-06。

[22]  陈延斌:《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与中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道德与文明》,2001-04

[23] 《袁氏世范.处已.小人当敬远》,中国社会科学网,2013-01-15。

[24] 《双节堂庸训》,68页,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

[25] 孙叶丹:《宋代家法族规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党史博采》,2007-5。

[26] 汪双六:《古代家教的启示》,《光明日报》2009-06-29

[27] 陈延斌:《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与中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道德与文明》,2001-04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