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护航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监督护航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方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彰显政治属性、站稳人民立场、服务战略全局。中管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在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肩负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以高质量纪检监察工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是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

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方位,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了“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深刻揭示了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高等教育是塑造未来的政治工程。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检验高校政治方向的试金石。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高等教育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高等教育是普惠民生的人民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教育要积极回应人民期盼,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努力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高等教育是驱动发展的战略引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发展对战略科技力量、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主动权的掌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战略使命。

把牢政治方向,以精准有力的政治监督捍卫教育阵地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监督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聚焦“两个维护”深化政治监督。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重点监督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学校是否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及时发现和纠正贯彻执行中的政治偏差和“中梗阻”问题。

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监督。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核心,监督学校党委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加强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材选用、师德师风建设、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确保党的主张和政策全面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决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潮对校园的侵蚀渗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守护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阵地。

推动管党治校政治责任落实落细。紧盯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落实情况。通过约谈提醒、述责述廉、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等方式,督促党委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严肃查处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中失职失责、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确保党的领导和监督一贯到底。

站稳人民立场,以正风肃纪反腐守护教育公平与师生权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高等教育的人民性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坚决整治师生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招生录取、评奖评优等事关师生切身利益和科研经费管理、后勤基建、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和执纪审查力度。严肃查处以权谋私、贪污挪用、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以及在服务师生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如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漠视师生诉求等。畅通师生信访举报渠道,对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办,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涵养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新表现,对违规吃喝等问题露头就打、寸步不让。推动学校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管理,引导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弘扬高尚师德,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提升治理效能。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督促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完善制度规定,堵塞风险漏洞,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通过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纪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服务战略需求,以机制创新护航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的战略性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学校中心工作,通过有效的监督保障和机制创新,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强化监督保障。聚焦学校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战略任务,监督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关键环节,推动学校将资源和力量向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倾斜,确保党中央战略意图在学校得到有效落实。

探索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监督机制。服务创新发展,既要防范廉政风险,也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推动构建科学规范的权力运行和风险防控体系。纪检监察机构应主动参与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协助党委推动建立健全覆盖人、财、物、事各方面,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在科研经费管理、学术评价、成果转化等领域,推动建立既符合纪律要求又能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规范,防范化解潜在风险,保障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质效,锻造高校纪检监察铁军

打铁必须自身硬。保障高等教育的政治性、人民性、战略性,对高校纪检监察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突出政治建设,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较真碰硬,坚决同一切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强化能力建设,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的学习,熟练掌握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提升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监督执纪的能力。通过实战练兵、案例教学、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履职本领。

推进作风建设,激发干事作为的担当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激励和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在服务师生中体现作为,以过硬作风保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开展。

抓实廉洁建设,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坚持刀刃向内,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健全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对纪检监察干部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防治“灯下黑”,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师生信赖的纪检监察队伍。

(作者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北京大学监察专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