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职高生”,有道歉也要有反思

“歧视职高生”,有道歉也要有反思

“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句话出现在1月25日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通知中,与“走路时放慢速度”等温馨提示同时出现,落款是“行知中学德育处”....... “网友dannylu0101”认为,作为育人机构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发这样的短信很不应该,很不道德。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是对职业学校及其学生极大的不尊重。希望该校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消除不良影响。(1月28日《中国青年报》——浙江一中学发通知:不要与职高生混  

“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是典型的“歧视”,也是“一竿子打了一船人”,海盐县行知中学为此道歉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当然,“歧视职高生”,有道歉也要有反思。

所谓“反思”,也即为什么没人歧视北大、清华的学生,为什么有人歧视职高生?其实,这里头有个“概念”问题,依笔者愚见,当下的中国,并非“职高生”一个个让人看不起,而是相当一些“职高”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浅层次地看,问题出在职高教育上。在德国,小学大多为四年制,10岁小学毕业后进行分流,入读四种不同类型的中学,其中除“文理中学”以升读大学为进路之外,“实科中学”、“职业预科”、“综合中学”基本是为16岁以后的职教学习做准备。

“洋为中用”,早在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曾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为“技能型”,一为“学术型”,这种“双轨制高考”,应该尽快地付诸行动;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像德国那样从小学毕业就开始“职业分流”,而所谓的“双轨制高考”,包括先前的“高中分流”,基本上还是“以分数论英雄”,说句不中听的,上职高的,多是那些分数低的“被职高”,根本谈不上“职业爱好”。而教学上呢?相当多的职高,拿了大把大把的财政补贴,却没有下苦功夫培养出能工巧匠来,多数而言,职高毕业的走向社会,他们并非一个个身怀绝技,其工薪收入也不“令人眼红”;对此,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学子们。

深层次地看,问题更出在教育部而至今没有出台职高教育“优胜劣汰”的评判机制。什么“职高教育”,办好办孬一个样,学校“有生却无死”,职高的那些师长们,端着国家的铁饭碗,拿着政府的铁工资,校长坐的是铁交椅,在这“三铁”的大背景下,根本就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去想把职高办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所以说,“歧视职高生”,除了当事的学校道歉之外,一些职高校长应反思,教育部长更该脸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