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时期”的10个重要判断(2)

“新的历史时期”的10个重要判断(2)

第三,新的历史时期是社会转型期。一般认为,当代中国已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第一次从1949-1956,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第二次是1978年后,我国逐渐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三次是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从投资推动型增长转向创新推动和消费投资协调型增长,从外向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环保的科学发展和包容增长。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继续提出,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诚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还面临着贫富差距引致的社会结构失衡问题、社会心态失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腐败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但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我们会解决好转型中的这些问题,朝着一个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迈进。

第四,新的历史时期是经济改版期。十八大以来,李克强多次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李克强在2015年8月21日国务院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专题讲座上的讲话中指出,“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不仅要追赶工业4.0,还要在工业2.0、3.0方面‘补课’。”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如果我们把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版本,那就是1978年到1992年是经济1.0版;1992年,特别是邓小平南巡到现在的二十年是经济2.0版;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经济的3.0版。” 2014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由加快速度的机遇变为加快转型的机遇,由扩张规模的机遇变为提高质量的机遇”,只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就能使我国的发展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第五,新的历史时期是文化发展繁荣期。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