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队伍建设,为公正司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市法院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入调研队伍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开展向“全国模范法官”刘黎、“全国优秀法官”邱波、“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陈昶屹等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审判人员坚定法治信念,提高了队伍凝聚力。全体审判人员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案件数量大幅上升近30%的情况下,顽强拼搏、加班加点,高标准完成全年审判工作任务,案件审判质效稳步提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7%,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59.4件,同比上升19.8%,有的法院一线法官人均结案达300余件。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结合学习贯彻新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九)等新法律和司法解释,举办各类培训班98期,培训22400人次。制定《2015-2019年北京市法院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对审判业务专家等各方面人才的管理办法,入选首都“十百千”人才工程的优秀人才达1107人,100余人入选首都法学高级人才库。举办北京市法院第三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评选出100名业务标兵。开展北京法院第一届“优秀裁判文书百佳奖”评比,评选出100篇优秀裁判文书,并在全市法院开展讲评活动。加强审判理论研究,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中再次获得全国第一。发挥典型案例在促进司法尺度统一方面的作用,市高级法院选编各类典型案例156个,发布参阅案例8个,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3篇。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报了全市法院查处的15个违纪违法案例,在全体工作人员中开展警示教育。市高级法院制定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实施细则,实行过问案件“全程留痕”制度,建立了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市高级法院一名庭长因违反该规定被处以警告处分,并由市人大常委会免去审判职务。制定《防范与治理“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行为准则》,明确了10条行为界限。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情况全面开展司法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予以通报。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全年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7件19人。
四、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监督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对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逐条研究落实。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按照审议意见制定了整改措施。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高级法院关于依法规范行使审判权工作情况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全市法院从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律师权益保障等6个方面进行整改,并报告了整改情况。认真办理代表建议,24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配合市政协就司法公开问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办结政协委员提案19件。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围绕全市法院重点工作,开展主题为“感受司法阳光,见证司法改革”的联络活动,共邀请代表、委员446人次走进全市三级法院。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监督,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98件,依法改判、发回重审52件。落实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精神,重视律师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律师诉讼权利的保障,推动在全市法院设立律师工作室,与市律协建立信息互通的网络平台,探索开展法官与律师互评工作。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法院能够较好地完成繁重审判任务,离不开各级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法官职业保障、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等方面建言献策,有力推动了首都法院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法院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案件快速增长并保持高位运行,如果应对措施不到位,可能出现案件积压,当事人等待开庭、等待处理结果的时间将延长,审判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二是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审判工作的行政化管理逐步减少,但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审判责任制和监督机制的紧迫性增强。三是法官的素质能力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期待,裁判说理不充分、司法尺度不统一等问题仍时有反映,个别审判人员甚至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同时,骨干法官的流失问题值得重视,法官职业保障和司法工作环境还有待改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