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展新画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纲举目张,洞察大势,一个逻辑贯穿始终。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只有善谋大势,才能因势而动、因势而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从国内看,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过去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和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行,与此同时,趋势性、阶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显现。面对新情况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指出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过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处变不惊,保持定力,“四个没有变”定盘大局。进入新常态后,针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社会上未能完全摆脱的“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四个没有变”凸显了党中央“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传递出对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起到了定盘大局的作用。
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面对新常态下宏观调控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现实,党中央打破思维惯势,没有实行单一的目标调控,而是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区间调控的概念,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就集中精力调结构、促转型,不因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在优化总量调控基础上更加注重结构调控,在强化需求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管理,在做好区间调控的同时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彰显出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卓越的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
在新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经济增长换挡不失速,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2013—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明显快于同期世界经济2.4%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经济体量持续扩大,增量尤为可观,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5%。现在经济每增长1%,相当于5年前增长1.5%、10年前增长2.5%。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由于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双创”积极推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就业总量持续扩大,是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2013—2015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均超过130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在2%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8%,快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7.3%左右的经济增长、13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2%左右的物价涨幅和7.8%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充分表明我国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国内“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的情况下实现的,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