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虎妈的“小P孩作息表”应理性看待(2)

北大虎妈的“小P孩作息表”应理性看待(2)

 

“北大虎妈”的传说再次撕裂社会共识

社会对于“虎爸”“虎妈”多有质疑,可不少“虎爸”“虎妈”本身就是社会精英,而且这种极端功利式教育似乎多能“种瓜得瓜”,孩子后来的生活处境大多不错,这就产生一个命题:社会主流对虎爸虎妈的极端教育理念之批判,是否正确无误,还是在撕裂社会共识,加速群体分裂。

以这位北大虎妈为例,相信她的一句“很多北大同学觉得正常”绝非戏言,没有哪个妈妈轻易拿自己孩子做实验。那么是否在中产群体特别是社会精英中有个普遍共识:让孩子多花时间学习,上各类提高综合素养的辅导班,其实对孩子的未来,利绝对大于弊。而这一判断恰好能解释何以很多精英精英口头上教育理念很先进,但在实际做法上却很功利,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上最好的民办学校,学校教育之外还要上收费昂贵的兴趣培训班。

其实在欧美社会也是如此。美国华人大多能跻身社会中产,而他们对子女学习的重视举世闻名,文化课学习时间长,上学术更好的民办学校,不惜代价上课外培训班,而这也是欧美社会精英传承精英身份的“教子之道”,譬如英国首相卡梅伦,当首相前力挺公办学校,可是最终还是把儿子送进“更注重文化课学习、学业负担更重”收费也更高的私立学校,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社会精英有一套对自己有利的做事原则,譬如说教育,让孩子多学习,哪怕极端式的过度学习也在所不辞,只为了“赢在人生起跑线上”。

社会中产及上溯的精英阶层,本身有独立思维能力,很多能厘清“主流舆论宣传”和“实际有效做法”的区别,外面再强调“不要应试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可是具体到自己的孩子,还是要实施“让孩子抢跑”的私人定制计划。而那些本身就境况不佳的人群,因为认知有限,大多相信舆论宣传,不人为干预孩子学习,遵循“差不多就行“的育子哲学,孩子本身就出身有差距,未来的差距或许会拉大。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在对社会舆论的认知应对上,以中产为分界,上下有极大的分裂:中产及上面的群体更加功利,下面的群体因为认知或经济等原因,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少有干预,而结果或许会加剧本身就很大的境况差距。而在笔者看来,每一次虎爸虎妈的传说,都在撕裂社会共识。或许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醒悟,原来被质疑的虎爸虎妈本身就是社会精英,他们不可能对子女不负责任,功利性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或许更有用处,只是我们一直未有掌握这一思想利器罢了。

“北大虎妈”的传说再次撕裂社会共识。甭管有多少批判,醒悟的人或会越来越多,极端功利式教育只会越来越被模仿,而事实正在这样演绎。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