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理论与舆论同频共振
新闻舆论的背后体现思想理论的倾向。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统筹运用好理论与舆论这两种资源、两种力量,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与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实现同频共振。
把握理论与舆论的内在关联。理论与舆论密切相关,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依靠舆论推,这是新闻舆论传播的规律。习近平同志用“48个字”阐明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蕴含着理论和舆论内在关联的辩证法。无论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还是“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或者“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都需要发挥好理论的力量。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就要让新闻舆论集中反映理论研究成果,使理论研究成果生动转化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素材与话语。
在理论与舆论互动中打造“表达共同体”。理论的沉默意味着舆论的失责失范,舆论的空转意味着理论的失声失真。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在练好业务真功的同时,还要练好思想内功,使理论与舆论在互动中打造“表达共同体”。新闻舆论工作要善于讲清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国情和中国价值,讲透彻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引人入“道”、启人悟“道”,让舆论助推理论形成辐射力,打通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
在理论与舆论同向发力中传播正能量。理论与舆论同向发力,重中之重是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深入宣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为中心工作助力,为全局工作添彩。用价值引领笔端,把真理化入文字,做到“以我之洞见,解人之疑惑”“以我之价值,化人之心结”,用理论与舆论共同点亮思想的星空,共同构筑求真、向善、尚美的思想文化高地。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