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信息化促进农村转型与精准扶贫(2)

曾海军:信息化促进农村转型与精准扶贫(2)

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

从硬件设备到智慧校园。农村教育信息化不能局限于建设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配置计算机、平板电脑,还要从智慧教育的角度建设智慧校园,形成智慧学习环境,特别是更适合农村地区的移动学习和服务环境。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不强求都建设成实体的硬件环境,基于软件系统支持和“云”环境亦可实现虚拟现实智慧教室。

从资源建设到整合共享。整合资源先从整合资源中心开始,打破现有条块分割、垂直分级的资源建设和管理模式。将资源的选择权和经费使用权直接交给学校和师生用户,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或资源超市,尤其是更适合农村师生、农民和农民工的特色资源,从而实现用户主动生产、传播、交易和应用数字资源。

从课堂学习到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主阵地是课堂,考虑时间成本和付费意愿,也要关注课堂外教育、创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思维和行动都要发生改变,从时间和技术上解放和服务师生。

从远程教师培训到专业发展。专业化发展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应该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包括建设教师教育“慕课”。同样,还不能忽略教师教育机构的能力建设,校本培训和研修、教师教育机构形成的网络联盟组织、教师自发组织的网上社区、企业参与建设的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也要发挥更实际的作用。

从电子政务到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效率,还要求提高服务水平,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实现“大数据+大平台+大应用”。建设好教育大数据中心,重点要做好教育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让用户主动参与其中,与具体业务结合,并避免产生数据负担。

在教育信息化全球行动中,我国应与各国、各国际组织等共同合作推进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而实现农村发展与转型,如提出政策框架和全球倡议,开展高层政策对话,培养国际化人才,支持和参与全球行动,加强全球网络联系,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开放和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等。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项目专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