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才能提升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
创新理论武装形式,才能提升舆论的传播力。理论是政党的行动指南。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开展面向党员干部的理论宣讲、加强同群众的互动交流,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方针政策宣传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理论大众化的有效途径。理论是理性的,但宣传方式、表达形式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只有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阐释理论观点,多讲短话新话,多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才能让人感到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从而使科学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大众。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理论宣传中的重要作用,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才能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才能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话语、话语权既是解释、理解世界的一种场所和平台,又是掌握、创造世界的一种武器和权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在国际话语体系的建设上,与世界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尚不匹配。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用中国的理论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针对当前国内理论研究和宣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在打牢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养功底的基础上,吸取中西方文明的有益成果,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关心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中国理论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和国际化水平。
理论创新才能推进理论自信。阵地强才会影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源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成功实践的坚实基础,也来源于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实践在创新,制度在创新,理论也在创新。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更加需要理论创新的引领、指导,如何综合创造既体现时代要求,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成果,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决定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要充分重视理论创新工作,将实践中行得好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上站得住的成果。理论工作者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要深入研究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理论和观点,以主动的理论自觉、强烈的理论担当,高举先进理论的旗帜,在推进理论发展繁荣中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
(执笔:郑 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