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敬畏之心是破解医患难题的良方

重建敬畏之心是破解医患难题的良方

在青年魏则西死亡事件牵扯出莆田系医院黑幕之后,广东又发生了疯子杀医事件,广东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主任陈仲伟被砍30多刀,于5月7日不治身亡。陈仲伟医生的事件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舆论的关注偏向却颇值得玩味。

诚然,普通人有可能成为魏则西,却很少人能成为陈仲伟,所以舆论关注点不同,可以理解。然而,正如一位医生所说,杀光了陈仲伟,人人都是魏则西。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医患矛盾从来都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搏杀,任何一方的“胜利”都不能构建长久的均衡,除了双赢,其他任何组合到最后都是两败俱伤。

医患关系为什么那么受人关注?因为医患关系共同围绕的点是“健康”,乃至“生命”。在独一无二的“生命”面前,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不能,也不该掉以轻心。由于对“生”的渴望,青年魏则西及其家人在被多家权威医院告知病无可治的情况下,依然抱着希望去尝试,而这种尝试的背后必然伴随着风险,但“被骗”显然不该是他们应该承担的风险之一。相比于病人,医生所承担的风险可能没有那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没有风险,也不意味着需要医生用自己的性命去担保其医疗的效果,治不好就要“一命抵一命”的逻辑是可怕的。

医患关系为什么那么难以调和?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是久病成医还是百度百科,知识以爆炸性的杂乱方式存在,病人在知识和伪知识的海洋中无从抉择,沦为弱势的一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病人因专业知识的匮乏而不得不将选择权乃至决定权交给医生,医生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而医生行为如何规范却是一个大写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普遍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医疗体制改革。然而,制度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制度也并非万能的良方。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敬畏之心的重建尤其重要,且刻不容缓。

421

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即恭敬,也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即担心,也可以形容为“战战兢兢”,既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从古至今,无论敬畏科学,敬畏法律,敬畏神灵,敬畏道德,敬畏传统文化,敬畏专业,敬畏自然,人与人之间都要互敬礼让,社会才会保持良好的秩序。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没有了敬畏之心。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了商品之间的关系。学习知识,成了用金钱购买教育服务,教书育人,成了出售知识;寻医问药,成了用金钱购买医疗服务,治病救人,也成了出售知识。在医患关系中重建敬畏之心,对病人而言,就是在就医过程中敬畏医生的专业,对医生而言,就是要敬畏法律道德,敬畏生命本身。

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要求一个人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术业有专攻,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接受数年高等教育的领域,其专业性是普通人无法通过网络就能简单习得的。重建敬畏之心,重新构建人们对法律、对道德、对专业的敬畏,无疑是培育良好医患关系的一剂良方。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2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