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知识创新理论创新不能囿于成见

搞知识创新理论创新不能囿于成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时之间,各大媒体纷纷发声。人民日报评论说,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而17日晚中国网发表国平文章说: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这些评论都是好观点。但是,搞科学研究并不是那么简单!

那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里面就有一个体制机制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改革,也就难以达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目的。

首先,要解决人才与经费问题。其次,要改善环境这个重大问题。时下,尽管是互联网信息大时代,但是,压制人才、压制理论创新的事,也是有的。换句话说,即使不压制,也很难让一些人出来为之开路。另外就是当前形势之下,对于知识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传播、运用等等,还是远远不够,显得知识创新理论等没有一定的张力以及影响力!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知识的创新与理论的创新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说一下子就能搞出这么多创新的东西,一定要先打下一个基础。怎样打基础呢?这就涉及到“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问题。而如今社会是诱惑太多,人多浮躁,要精心下来做一点研究,确实不那么容易。

因而,要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其必先尊重事物发展规律,重点抓好人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有足够好的世界一流水准的科研奖励制度。在知识创新与理论创新之后,一些媒体以及相关单位就要提供一些好的平台,使这种知识创新与理论创新能够在治国理政和现实生活当中生根开花结果。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把这种创新推向世界!

452

众所皆知:知易行难。尤其做科研,还是难上加难。不仅有生活的难、工作的难,还有制度的难、经费的难以及后续发展传承传播的难。但是,难事贵在难。这就有很大的牺牲与勇气。当一个成果出来的时候,大家只知道台前的鲜花与掌声以及微不足道的荣誉、鼓励与奖励。有谁知道,在搞这些知识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过程当中,阻力有多大!

因而,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个宏大的命题,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从现实抓起、一点一滴抓起,当然,也要抓住重大发展方面。这里,要谈到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立与统一问题。在学科建设方面,总有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创见,但是,本来它们之间就是有一种内在联系的,而现实当中却是在分割、碎片化、孤立化,叫人难以适应,也叫一些初学者缺乏信心与勇气,感到对知识无所适从。其实,在中国与西方理论之间以及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都有一个相互联系的地方,就是知识创新与理论创新都有规律的共性!如果以知识的共性以及交叉互补的共性、实践检验差异化共性来看,确实,对于进一步构建一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人们习惯按经验来判断来行事,来验证当前事物。这个看起来,好像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所以,要搞知识创新,要打破陈见,甚至要打破原来的规律来看待新问题,这要有水平与实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2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