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3)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3)

摘要: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立足于“四个全面”大布局,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提供了新思路;聚集“网络强国”大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新视角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主持人: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批网络大V的涌现。许多网民用手机看新闻,同时也会关注网络意见人士的观点。网络意见人士的价值突出表现为对网民参与、网络舆论和社会政策的改变。然而,一些网络大V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网民的信任,在网上随意制造谣言、传播谣言、敲诈勒索,造成恶劣影响。如“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禄宝等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敲诈勒索,触犯法律的底线,最终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各位认为应当如何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如何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叶青:我曾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人民说话、向人民传递信息,是我的职责所在,因此我养成了在微博等平台上发表观点的习惯,也喜欢跟网友们互动,从而受到网友们的关注。我认为,在网上理性发声、合法留言,必须把规矩立在前面,话说在前面,让大家先知道规矩再说话做事,是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就相当于新媒体和网络意见人士的“负面清单”,告诉了我们哪些话不能说,除此之外,都可以说。

当然,对网民的发言应当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网民的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可见,只要是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说实话、讲真话,就应当予以鼓励,只有这样,网民才会愿意在网络上说话,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钱弘道: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密切关联,网络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现实社会的映射与反映,网络社会的治理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必须网上网下相结合。这就必须增进网络主体理性,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网络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网络社会治理同样要依靠人民。

此外,信用应当成为网络社会的关键词。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关系。网络社会本质上也是一种交往关系。如果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诚实守信不能成为社会的常态,信用就会成为网络社会的奢侈品,网络社会法治化就无从谈起。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将社会诚信制度作为治理现代化重要内容的原因。

徐汉明:在我看来,网络治理法治体系建设,还有赖于网络治理法治精神的弘扬、网络法治文化的培育及其发展。加快推进网络法治文化建设,树立网络法治思维,强化网络法治意识,修复网络生态空间、建设网络法治文化“精神家园”,才是推进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之道。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