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资料照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农民创造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1980年5月,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有力地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从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三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从而使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在全国广泛推行,人民公社制度随之解体。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1998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以及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1999年再次修改宪法时,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为“家庭承包经营”。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中国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社会主义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2025-03-25
-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就和启示2024-11-15
-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考2024-09-25
-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考2024-09-25
-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2024-07-25
-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2024-07-25
- 思想的力量在于引领时代2024-04-09
- 深化改革创新 打造乡村振兴凤阳样板2023-10-23
- 文化传承之光照亮时空2023-09-07
-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理想同构2023-09-04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新质生产力添动力,经济彰显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 筑牢安全底座,让智能体发展行稳致远
- 何以感动中国?最是凡人善举动人心
- 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苦练内功
- 城市更新让胡同文化更“京彩”
- 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 董昀 |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十四五”回顾 “十五五”前瞻
-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 铭记抗战历史,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
- 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精选视频
《地道战》背后的真实抗战史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行”与“径”:新时代的行动与实践
文化主体性的“魂”与“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的文化主体性
鸦片战争后传统文化的“破”与“立”:从近代困境到当代觉醒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举旗定向,凝心铸魂,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意识形态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