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的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

今日中国的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

摘要:价值观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是公民、社会、国家的精神支撑,事关再具体不过的取向、选择、行动。树立价值观自信,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时至今日,我们也更有底气喊出这种自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近日在上海调研时强调,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断增强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对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我们并不陌生,中央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调研、座谈、讲话中,都有过反复强调。

价值观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是公民、社会、国家的精神支撑,事关再具体不过的取向、选择、行动。树立价值观自信,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时至今日,我们也更有底气喊出这种自信。

这种自信,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凝聚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价值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岁月淘洗中积淀而成。近代以来,要论对中国价值观影响最深刻的,非马克思主义莫属。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过曲折艰难试错,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辈们的最终选择。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到胼手胝足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这一路的波折和磨砺、苦难与辉煌,不断将马克思主义锻造、熔铸进国家的价值体系和民族的精神图景当中。

这种自信,在于我们的价值观蕴含着优秀中华文化的绵延惯性。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始终都是我们价值观里最稳定的基因。今天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许多都是古老价值的当代表达。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昭示浓厚的爱国情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表达强烈的富强追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讲述友善的相处之道。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以价值观为载体,中华文化的血脉得以穿越时空;以价值观为引领,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为古人的智慧所照亮。

这种自信,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契合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在发展历程中传承升华,在东西文化上兼收并蓄,我们的价值观展示出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为世界树立了文化典范。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国家之富强、和谐,社会之公正、法治,公民之诚信、友善,等等,无不是各国孜孜以求的。更为难得的是,中国文化没有穷兵黩武、侵略他国的基因,和平包容的东方智慧,丰富了国际交往方式,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势充分契合。

这种自信,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引领了卓有成效的中国实践。这些年,中国发展有目共睹,于低迷的世界经济中,长期保持着“风景这边独好”。虽然社会上不时有“价值失落”的声音响起,但同样也有无数温暖人心的新闻涌现,主流价值从来都不曾暗淡。放眼国际,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等和平外交理念,以及构筑在此之上的外交实践,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今天的中国,不断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上影响世界,正在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大国。

回望历史,“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这是价值观缺失的反例;揆诸现实,“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这是对价值观失落的警醒。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在价值多元的复杂社会,在泥沙俱下的转型时期,我们有底气,而且有必要树立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自信,因为它勾画的正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